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

ID:23469504

大小:62.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7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_第1页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_第2页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_第3页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_第4页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取向[论文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分步设计、推行了一系列预算制度改革措施,这些改革,对各级政府的资金管理理念和制度变革选择产生了指导作用。预算制度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实际上指明了预算制度改革的方向。文章借鉴西方国家预算改革的经验,提出我国当前预算改革的重点。、传统预算模式现代公共预算体制形成于19世纪,目前被学术界普遍称为传统预算模式。传统预算理论支出控制模式的控制重点是详细说明支出项

2、目中的预算投入,它的预算重点是对预算投入的严格控制。在传统预算模式下,对于预算资金的要求是自下而上形成的,预算决策是按照基数加增长的模式做出的。一般地,预算机构只对支出机构的需求增量预算要求进行审查。在传统预算模式下,资源配置是以预算基数为基础的,预算增量部分的决策主要取决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当然,预算基数的形成和维持也依赖于政治上的讨价还价。因此,该模式在资源配置效率上存在着问题。二、理性化预算改革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根据科依(19401的观点,公共预算的基本问题是:“在什么基础上,决定将某一数量的

3、拨款拨给活动A而不是活动B?”显然,这是一个关于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为了改进资源配置效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预算改革。这些预算改革包括绩效预算、计划规划预算、零基预算和新绩效预算。(一)30至50年代逐步推广绩效预算绩效预算将预算的重点从投入转到了产出。绩效预算要求预算资金应该根据投入一产出关系确定的绩效指标进行分配,并且主要分配给那些管理绩效最佳的项目或者部门,同时也会建立一个会计体系来追踪支出和绩效。但是,绩效预算在实施中却遇到不少困难。首先,许多机构的管

4、理者以及一些政治家对于实施绩效预算的积极性并不高。其次,绩效预算重点是测量产出,需要支付很高的测量费用。第三,实行绩效预算必然发生政治上的讨价还价,并形成相当高的政治性交易费用。(二)60年代出现的计划规划预算计划规划预算是一个目标(长期)推动项目(短期)、项目推动预算的过程,着重分析支出目标的价值。计划规划预算是目标和政策取向的,对于计划规划预算来说,某一产出是否是社会所需要的才是决定是否为该产出提供相应财政资金的关键。然而,计划规划预算的实施同样不理想。首先,计划规划预算强调将资金配置到特定的项

5、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预算决策者可能只是很随意地和武断地将支出分配到项目。其次,由于在计划规划预算中支出是跨越传统的组织界限而分配.到特定项目的,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很难追踪支出。第三,公共部门常常承担多个目标,这意味着目标项目化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目标之间是互相冲突的。第四,在公共预算中,由于受到时间、资源和专长等因素的制约,真正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有时是不可能的。此外,由于很多机构同时负责多个项目,它占用的相当多的资金通常都是由许多项目共享的,很难清楚地分离出完全属于某一项目的资金

6、。(三)70年代出现的零基预算零基预算完全否定了预算基数的合法性,要求所有的支出项目都必须从零开始进行审查。零基预算最主要的目标是取消基数从而实现资源的再配置,核心是按照项目优先顺序重新分配预算资金。然而,美国的零基预算在实施中依然面临许多困难。首先,对于项目管理者、部门管理者、预算部门和政府首脑来说,在众多项目中难以取舍。而且,许多政治上和法律上的约束使得政府不可能中止某些支出项目。从技术层面来看,零基预算还面临四个难题:决策单位很难定义;目标与任务很难确定;合并各种排列好的项目的优先顺序非常困难

7、;工作量太大。另外,由于零基预算的预算形成过程是从下而上的,因此它的成功依赖于各个层级管理者之间的有效配合。但是,如果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预算机构和政府首脑的目标不一致,那么零基预算预期的效果很容易就会被机构管理者的策略性行动所抵消。(四)8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绩效预算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一种新的预算模式。新绩效预算将预算的重点转到了结果,并在总额控制和预算执行环节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由于这种预算模式将预算的重点转移到结果而不是产出,所以,它被称为结果预算或者新绩效预算。新绩效预算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

8、高公共支出的“货币价值”,即通过重新构造公共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使得纳税人缴纳给政府的税收在使用后能够创造出最大的货币价值。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目标和总额上的集中控制。(2)手段分权。在决定了大致的支出方向和支出总额后,管理者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根据环境的变化使用资金。(3)目标能够有效率地完成,预期的结果能够实现。通常情况下,预算机构将与各支出部门签订绩效合同,明确测量这些目标是否实现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测量指标,并且要尽可能地将这些指标量化。三、西方国家预算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