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66444
大小:5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8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
2、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
3、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
4、材料补充认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15课时阅读教案第一课时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
5、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第二课时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
6、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
7、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第三课时专业技术资料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