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54228
大小:7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7
《南平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南平市人民政府2017年11月—21——21—前言南平市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发展绿色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南平调研时明确要求“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十五年来,南平历届市委、市政府牢记习总书记当年的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作为福建农业大市和老工业基地,赶转并重压力增大;作为福建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面临更高的要求。2016年以来,南平市委、市政府明确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支撑点放在产业上,选准与生态资源、人文历史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打造南平绿色产业升级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市绿色发展水平,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南平,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及《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3、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订本行动纲要。本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1—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促进产业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发展为核心,以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优势、选准产业、延伸链条、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全力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南平市建成“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二)基本原则生态为本。绿色生态是南平的最大优势。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
4、动摇,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调并重,因地制宜构建适宜绿色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新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创新放在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大力拓宽绿色发展空间。统筹优化。—21—优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到结构优化上,科学推进产业区域布局和结构优化布局,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融合发展。融合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全力
5、推动区域产业融合,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加快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努力构建差异化协调共生、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格局,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在融合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以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为重点,初步构建起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低碳化的绿色产业体系,生态产品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明显提高,建成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域、绿色产业的新兴基地、幸福宜居的美好家园。到2025年,绿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绿色产业链
6、进一步延伸,绿色品牌全国知名,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优美的有机统一,努力把南平打造成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21—二、重点产业及主要任务立足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先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旅游业,重点提升先进制造业,积极推动健康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育生物产业、数字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将南平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一)现代绿色农业1.优化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划,优化发展区推动绿色发展,适度发展区坚持友好发展,保护发展区强化循环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坚守“福建粮仓”底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
7、区建设,推动“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调优绿色种植业,提升健康养殖业,做优特色水产业。加快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引领推动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等农业园区建设。2.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化、品牌化、信息化现代绿色农业转型。积极推行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方式,提升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水平,促进种养业集约化、规模化、优质化发展,持续强化土壤治理和土壤修复。优化茶叶、果蔬、食用菌、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