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3757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解析——以江苏高校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解析——以江苏高校为例周钰婷田家林程雅欣陶怡婷(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摘要:文科类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笔者以江苏高校为例对就业难问题进行了解析。基于文科类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高校文科类专业持续扩招,市场供过于求、个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强、女生占比例较重而呈现一些劣势、文科类的专业技术正在脱节、公司等用人单位注重名牌大学,社会环境缺乏公平等;从政府及社会、用人单位、江苏高校、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促进文科类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关键词: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一、
2、引言现今社会,进入大学学习已并非一件难事,全国毕业大学生数逐年增长,因找不到工作而剩余下来的一部分大学生数也在持续增长中。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上升至大约727万,较2013年增加了约28万。伴随着毕业大学生人数的渐长,与其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就业压力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成为当下被热议的“啃老族”。社会提供的就职岗位毕竟有限,人才与社会需求间供大于求,导致就业竞争越来越大,就业率不断下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
3、更是难上加难。二、江苏高校文科类毕业生就业现状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江苏部分高校大学生,我们小组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途径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1)高校文科类专业持续扩招,市场供过于求。迄今为止,高校扩招已超过十年,在这十多年间,高校毕业生中文科类专业学生在数量上的增长远远高于理工科专业。据统计,1997年,全国文科类在校生119.6万人,理工科在校生197.8万人;2013年,全国文科类在校大学生718.2万人,理工科在校生737.7万人。文科类专业办学成本低是造成文科类专业的速度
4、和规模迅速增长的原因,因为相比于理工科专业办学,文科类专业对实验实践要求较低。同时,家长们希望孩子们毕业以后可以“坐办公室”,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使得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的文科类专业招生成为热门,这也加重了文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每年全国各地包括江苏都有成百上千场招聘会,提供的岗位数总是大同小异,就业岗位数量增长缓慢,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致使就业岗位供不应求,而且文科类就业岗位所占比例小。(2)约半数文科类毕业大学生工作专业不对口。相较于理科类大学生而言,文科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强、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知识、其
5、可替代性比较大,导致在求职的过程中竞争压力也就越大。而文科类毕业大学生会认为自己的就业面比较广阔,从而对未来工作接受的范围便也比较宽泛,造成了一种“工作易找”的假象,导致自己在专业的学习方面没有太多的重视。在调查研究中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工作的选择比较重要,但在之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真的能找到工作专业对口的确实不多。专业不对口这个问题在社会的发展中也日益突出。(3)用人单位偏爱理科生,文科类的专业技术正在脱节。文科类专业的覆盖面极其广阔,几乎每个公司或是其他用人单位都需要文科类大学生,比如秘
6、书、市场部人员等等,而这些岗位却往往起点低、薪资低。另外许多大学的教学课程拘泥于书本和理论,缺乏实践,尤其是文科类专业理论性知识过多,单凭老师讲课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又缺乏实践的印证,能学到的专业技术相比于理科生少之又少。目前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理科类的专业技术被人们更为重视,而有些文科生的专业却正在与社会和就业脱节。(4)公司等用人单位注重名牌大学,社会环境缺乏公平。在如今的求职社会中,许多公司对于学校学历的重视程度更胜过其他方面。就江苏省地区的就业现象而言,一些从南京大学、东
7、南大学等名牌学校出来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即使他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但相较于那些从普通大学出来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然而在江苏省普通大学有上百所,“985”、“211”院校只有大约十所,普通大学的学生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却遭到了许多用人单位的不公平对待。三、促进江苏文科类大学生就业的对策(1)政府及社会。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的经济水平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政府应努力加快经济的发展,这样可以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优秀的城市形象和高速的经济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人来此投资建厂、开办公司
8、,为毕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及社会应积极地采取措施对文科类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引导,改善就业的形势,给予毕业大学生更多就业机会。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从而让更多的毕业大学生愿意去工作就业。(2)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招聘时不能用歧视的眼光去对待各类人才,消除性别差异所带来的歧视。在选择人才的标准上,制定一系列有原则可循的标准,根据自身所具备的实际条件来制定需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