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

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

ID:23436544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_第1页
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_第2页
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_第3页
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_第4页
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机采杂交棉等行距高产机理初探蔡晓莉,曾庆涛,刘铨义,冯杨,周晶,王国平(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奎屯988200)摘要:本文以鲁棉研24号和J993为试验材料,鲁棉研24号采用机采等行距模式种植,J993采用机采常规模式种植,比较2种模式下的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机采后的籽棉和皮棉品质,结果表明,杂交棉等行距机采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杂交棉个体的生长优势,植株前期发育优势明显,增产潜力大;杂交棉等行距机采模式不仅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速度快,还具有较高的群体生产能力和很强的转运能力

2、,且向生殖器官转运速度快、时间长;杂交棉等行距机采种植模式较常规机采模式可增加结铃数和单铃重,平均增产籽棉13.1%;可提高脱叶率和采净率,降低籽棉含杂率,可作为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jyqk2,单产从350kg/667m2增至459kg/667m2,为今后全兵团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通过比较杂交棉机采等行距种植模式和常规机采种植模式棉花的生长发育、光合产物积累及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阐明杂交棉机采等行距种植模式增产机理,比较2种模式机采后大田籽棉和皮棉品质,为新疆棉区推广杂交棉机采等行距种植模式

3、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棉花品种为内地引进杂交棉品种鲁棉研24号,常规棉品种为J993。1.2试验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新疆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进行,土壤肥力中等,试验采用2种种植模式,即等行距模式和常规模式,均采用超宽膜。常规种植模式,采用1膜3管6行机采模式,种植密度15600株/667m2;等行距模式采用1膜3管3行机采模式,种植密度为9200株/667m2。小区面积20m2,3次重复。试验于2011年4月15日播种,2012年于4月18日播种,等行距模式全生育期化控3次,常规模式化

4、控5次,其他栽培措施和大田相同。1.3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3.1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测定于棉花苗期、现蕾期、初花期、盛铃期和始絮期分别取样。每小区随机选5株代表性棉株,取地上部分(子叶节以上),将茎(枝)、叶、果(蕾花铃)分器官烘干称重。1.3.2产量及产量性状调查吐絮前,统计中间2行的有效铃数、果枝数和果节数;吐絮后按小区收获籽棉,按小区轧花,计算皮棉产量。2结果与分析2.1生长速率动态变化2.1.1单株生长速率动态变化等行距模式不仅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速度快,而且能将更多的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输送,且比常规模

5、式速度快、时间长,单株个体优势明显。等行距模式与常规模式比较,在出苗后35d时,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速率相当,但生殖器官的积累速率快220%。在出苗后65d,等行距模式较常规模式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速率高51%,生殖器官的积累速度高60%。在出苗后90d,等行距模式较常规模式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速率高106%,生殖器官的积累速度高140%,单株营养器官积累率高85%。出苗后120d,等行距模式较常规模式单株总干物质积累速率高90%,生殖器官的积累速度高98%,营养器官积累率高136%(图1)。2.1.2群体生长速率动态变化等行距

6、模式与常规模式相比(见表1),在全生育期内,除在出苗后90d,等行距模式比常规模式地上群体生长率高之外,其余生育时间地上群体生长率均低于常规模式,但等行距模式生育前期的生殖器官生长率高于后者,生长中期和后期的生殖器官生长率和后者相当。虽然等行距模式比常规模式群体生物学产量低,但吐絮前2种模式生殖器官产量相当,种植模式与群体生殖器官积累互作效应不显著。说明等行距模式群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性好,干物质生产和转运能力强,能维持高的群体经济学生产力,为获得高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杂交棉采

7、用机采等行距模式增产明显(见表2),等行距模式较常规模式籽棉2年平均单产提高51.3kg/667m2,增产13.1%。2种模式产量性状差异也较大,等行距模式较常规模式单株成铃增加4.4个,铃重增重0.54g,单株成铃率提高5.4%。说明等行距栽培模式棉田棉花的个体优势明显,光合同化产物利用率高,单株结铃多,成铃率高,这也是等行距栽培模式密度低,但能增产的重要保障。2.3皮棉品质情况采用杂交棉等行距种植模式,杂交棉个体生长空间大,棉絮多而叶片量少,喷施脱叶剂后,脱叶效果比常规模式好。大田抽样调查,机采等行距模式较常规模

8、式叶片脱落率和采净率分别提高5.7%和5.4%(见表3),籽棉含杂率降低4.6%。机采等行距模式采收的籽棉粘附在棉絮上的叶片少,杂质含量少,清花的程度相应减少,对棉花纤维的损伤程度小,品质比常规机采棉可提高近1级。3小结与讨论3.1 小结杂交棉等行距机采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杂交棉个体的生长优势,前期发育优势明显,产量潜力大。等行距机采模式不仅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