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21783
大小:63.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7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就业导向【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发展应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要追求培养目标与岗位标准的零距离;专业设置应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则和人的发展需要;课程体系要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体现高职特色;要以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以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各地职业院校的共识。温家宝总理曾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要把发展职业教
2、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可见,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但与社会的需要相比,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仍然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紧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很多职业院校由于实训基地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教师水平不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这也是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被社会认可的主要原因。为此,教育部与财政部决定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推动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人。笔者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走向,提出校企合作应采取的措施。一、职业教育应采取多功能现代化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应用型、技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在培养模式上就须设定出独具特色的输送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应采取多功能现代化培训模式,产学一体化模式、追踪市场需求动态的培养模式,倡导整体性
4、教育。通过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授课的方式,采取跨职能的整体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通过灵活的生产项目练习,如生产、装配和维修,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通过处理实际中的用户订单,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每个项目除了包含相应的专业知识外,都含有商业、项目和过程管理以及讲解技巧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整体性项目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特点,实行产学一体化模式,不仅能够更直
5、接、更迅速地提高学生的生产技能,而且在促进校企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上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同时,要注重追踪市场需求,应以职业的需要为主,培养在生产与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实用人才,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确定职业教育活动方案,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都适应于整个社会。特别要重视培养其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这样才能掌握各种职业之间的知识基础,有效地适应不同职业的变换。二、专业设置应遵循市场的发展规则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性、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满
6、足社会需求,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这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专业设置上,不但要看到目前我国进人了新的经济振兴、腾飞时期,各部门对人才的需要,还要看到长远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既要适应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需要,又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行业和领域,必然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经常关注社会经济发展,随时了解和掌握出现的新行业和新领域,及时设立新专业,并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对于一些目前毕业生就业人数多的专业要加以控制;对于目前需要量不是很大,从发展看将来需
7、要量很大的专业人才,应尽早准备设置专业进行培养。设置专业时,既要避免重复,又要尽可能使学科专业之间配套,把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高职院校应在符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专业结构布局,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凡是目前和将来社会发展需要而学校又有条件的创办的专业就应积极创办,同时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是由特定的师资、课程、人才培养途径等多项指标因素构
8、成的,它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发挥高质量的作用,而且在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学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增强学校的吸引力、竞争力等方面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确定并努力办好一批重点专业,形成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但专业设置数量要适当,既要避免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