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20080
大小:64.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加强和改进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和改进精神残疾人服务管理的调研报告I残联调研组根据县综治办的统一部署安排,县残联开展"加强和改进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活动,成立了调研组,根据县残联工作实际,先后深入精神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召开乡村调研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根据2010年残疾人普查数据,全县共有残疾人3.26万人,其中精神残疾人2018人(不含多重残疾中的精神残疾人)。根据二代残疾证统计系统,截止2016年7月15日,我县共有办证残疾人11723人,其中精神类别残疾1506人(
2、不含多重残疾中的精神残疾人),占办证残疾人总数的12.8%持证精神残疾人中农村户籍为1378人,城镇户籍为128人,重度精神残疾人1423Ao甶于观念陈旧、信息闭塞、精神残疾办证需要专业医院鉴定等因素,农村贫困地区还有许多未办证精神残疾人。随着国家、省、市、县各项惠残助残政策措施的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切,我县残联在做好精神残疾人士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做了以下工作:一、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从2009年开始,对低保中的残疾人实施生活补贴。2016年,我县共救助655名精神残疾人(不含多重残疾中的精神残疾人),每
3、人补贴800元或500元,补贴资金约50万JL(o二、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贴政策,从2010年开始,对常年服用精神病治疗药物的持证困难精神残疾人给予药费补贴。2016年,我县共对930名精神残疾人给予药费补贴,每人补贴1000元,药费补贴资金约93万元.三、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救助,从2012年开始,对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住院费用自付超过4000元的给予补贴。2015年,我县共对14名住院治疗精神病患者每人补贴4000元,共计5.6万元。应该说,从县残联救助的角度来说,我县符合条件的精神残疾人得到基本救助,社会保障水平有
4、所提升,大部分精神残疾人士家庭压力有所缓解。二、面临的主要问题调研中发现,在我县一些贫困地区,精神残疾人基本靠家庭养活,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艰苦,生存生计十分困难,医疗康复压力非常巨大,与正常家庭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重度精神残疾患者的肇事肇祸行为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反映强烈。综合各方面情况,我县贫困地区精神残疾人士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精神残疾户贫困现象严重。据初步统计,精神残疾人占全县低保对象总人数(约2.22万人)比例约为3.0%比例较低)。调研发现,一名精神残疾人一年在安庆六院或池州三院住院所有花销最低
5、5万元,有合并症的重度患者则要8—10万元。医保、新农合住院门槛费高(最低1400元),平均报销比例低。基本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人,其家庭不仅要承担治疗费用,还要专人或轮流看护,因此不能外出打工就业或正常的就业,家庭基本没有可靠的固定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剧降,家属精神压力巨大,希望渺茫。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长期照顾精神残疾亲属,家庭其他成员心理健康受损也逐渐形成精神障碍,有的导致一户多残,甚至一家全残,基本失去生活信心和生存能力,整个家庭极度贫困。2、专业医疗机构缺乏,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我市精神专科医院仅池州三院1所,
6、东至县内所有医院没有一家有精神科室或心理科室。我县精神残疾人就医(以2014年数据,约有800人次在医保、新农合报销),60U乂上选择安庆市六院或池州三院医治,大大加重病人负担,全市没有一家专业的精神康复机构,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在专业技术力量上,我县综合医院在精神残疾人治疗方面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专业医疗科室,无专业医疗人员,无专项经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极少接受专门培训,在指导病人用药、做好康复随访工作方面效果不佳,导致精神残疾患者频繁复发,症状更加严重。3、前期预防、随访康复服务等方面工作亟待加强。前期预防方面,随
7、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多,心理压力没有及时排解导致精神疾病日益增多。甶于取消强制性婚检,加上贫困地区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残疾家族遗传现象相当严重。随访康复服务方面,甶于我县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及专业康复机构,随访服务徒有虚名,病人临床病情控制后,即被视为痊愈,后期长时间不间断的康复及用药治疗无人过问。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县精神残疾人士社会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1、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保障机制,建议由政府牵头、综治部门协调,组建县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晰财政、民政、人社、卫生、残联、扶贫、公安等各部门职责
8、,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会商制度,完善精神残疾筛查、登记、监测、预警、救治、救助、服务和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政策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体系。建议:①将重度精神残疾人绝大多数纳入低保保障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