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ID:23411172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11.2杠杆【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特征,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2、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杠杆的五要素 画力臂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把实物抽象成杠杆  理解力臂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讲)人有一双灵巧的手,但是人力是有限的。(出示)钉有图钉的木块。请学生尝试用手拔出图钉。(讲)如果我们有一些工具可能操作起来就比较方便了。(出示)螺丝刀、垫木、老虎钳、羊角锤。让学生选择器材尝试操作。二、认识杠杆(问题1)螺丝刀在撬图钉时做何种运动?

2、(问题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工具吗?(PPT演示)用撬棒撬石头、跷跷板、压水井。(讲)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这个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问题3)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发生转动。这种效果可能同哪些因素有关呢?(出示)撬棒撬石头。(讲)以撬石头为例,石头对杠杆产生的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的大小;人对杠杆施加的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F1的大小。(问题4)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撬棒转动效果呢?(实验)图中F1、F2均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问题5)仔细寻找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归纳)支点O到F1和F2的垂直距离相等。在

3、物理学中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问题6)请画出跷跷板、压水井中力臂图示(问题7)压水井中动力F1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猜想: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讲)使用机械时,我们往往需要定量的计算。为了便于获得定量的规律,我们让杠杆处于静止状时进行研究。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出示)实验器材。钩码、杠杆、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如图。思考题:为了便于读取力臂,图中杠杆应该在   位置平衡(讲)实验中,我们在杠杆的左端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使杠杆维持水平平衡;实验中将钩码施加的力定为阻力,将弹簧测力计施

4、加的力定为动力。实验步骤步骤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注意:实验过程中不再调节平衡螺母)步骤二:选定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改变钩码的数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实验小结1:动力臂、阻力臂不变,增大阻力,则动力   。步骤三:保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种变化?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实验小结2:阻力及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增长,则动力   。步骤四: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读出一组数据记入表格中。实验小结3:阻力及动力臂

5、不变,阻力臂越短。则动力  参考数据:测量序号F1/NL1/cmF2/NL1/cmF1L1/NcmF2L2/Ncm①410220 ②220 220 ③120 210 (问题8)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有何关系吗?(问题9)结合实验数据,我们能对杠杆的使用进行简单的分类吗?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小结:杠杆可以分为三类:附:杠杆分类表力臂关系力的大小特点应用举例L1<L1F1>F2省力杠杆老虎钳L1=L1F1=F2等臂杠杆跷跷板L1>L1F1<F2费力杠杆食物夹其中费力杠杆可以减少动力点移动的距离。(讲

6、)杠杆的平衡条件也被称为杠杆原理。它揭示了我们在使用杠杆类机械时所用到的力学规律。(讲2)这是一条古老的定律,这条物理规律最早是由古西腊的学者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总结出的。为了形象地说明它的价值,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地球”。三、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问题1)你能对下列杠杆进行分类吗?见书本第5页图11-6。(问题2)探讨生活中的剪刀。(问题3)弹簧测力计能测大像的重吗?播放:杠杆四、本课小节(出示)本节概念图五、课后作业:1、阅读书本第7页内容,找出三处人体中的杠杆,并说明种类。2、完成书本“”内容。指导学生做概念图并阐述概念

7、内容三、滑轮1.课题引入主讲教师: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ppt课件:(出示起重机起吊重物的视频)主讲教师:起重机能够很方便而轻松地将重物提升上去,可能是什么起了作用?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一定猜到了是滑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滑轮的知识。ppt课件:出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