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407342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新闻采访方法探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采访方法探索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采访的过程,就是个调查研究的过程。 新闻采访所以较之于其他调查研究活动特殊,是因为新闻采访有其独特的属性。这就是新闻采访的专业性,所有采访的活动都是为新闻媒体服务,向新闻媒体提供稿件的;新闻采访的新闻性,是指新闻采访总是围绕着新近发生的事实展开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广泛性,是指新闻采访通常不受行业、范围、地域的限制,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或通讯员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的时效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快捷地将新闻事实报道出来,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活动就必须迅速快捷,讲
2、求时效;新闻采访的连续性,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有其连续性,须不断、连续的进行报道,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活动也就必须连续进行了;新闻采访的公开性,是指发表于媒体的报道本身就是向全社会公开宣传的,新闻采访的调查研究活动通常也应该是公开进行的。 要完成一篇通讯作品,当然也包括其他体裁的新闻作品,都必须经过采访和写作这两个阶段。这两者的关系是,采访决定写作。也有人把这种关系数字化: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采访是为写作搜集事实、素材,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与材料加以表现。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采访的广度
3、和深度,决定着写作的广度和深度,采访的成败决定着写作的成败。笔者写作通讯的最深体会就是,写通讯必先有深入细致的采访,但凡采访得深,掌握的材料丰富,写起来便觉畅快,但凡采访马虎飘浮,写起来便异常艰难,以至写不下去。正象炒菜,如果没有充足的原材料,手艺再高明的厨师也不可能炒出好菜来。所以,必须注重探讨新闻采访的方法。 怎样进行新闻采访呢?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围绕一个新字去收集素材 通讯与消息一样,必须突出一个新字。如果采集不到新鲜的材料,写出的东西就必然缺乏新鲜感,还能叫什么新闻通讯呢。作为党报的记者或通讯员,弘扬的是时代的主旋律,实现
4、的是党在某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颂扬的是有时代风采的人和事。我们在报道某一地区典型的人和事时,就必须联系这一地区党政工作的兴奋点,去发掘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问题、新观念、新作法。当然,不是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具备这些新,但必须挖出突出这一事件或人物个性上的新鲜材料来。即便通讯的手法可以书写出时间跨度较大的人和事,但对于那些已过去的事实材料也必须挖出新意来。只有新的材料才能构建出新的产品。 作好采访前的准备 这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采访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采访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达
5、到预期的效果。 采访前应作哪些准备呢?简单地说,要熟悉你的采访对象,无论是人和事,与之相关的材料都应去收集、分析。比如事件发生的地点,政治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历史沿革、自然环境。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使人物和事件在你的心中有大体的轮廓,才能顺利地实现你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让采访顺利进行。同时,对别人已报道过的材料,也要分析研究,找出新的结合点。 要掌握相关政策,学习相关知识。这是把握采访尺度,丰富采访手法的重要一环。新闻采访必须带着明确的宣传意识,只有掌握了与采访内容相关的政策,采访中才不致违规、走
6、题,才能把握哪些应该是突现宣传意识的重点,哪些是应该选取的素材。学习相关知识,是指你采访哪一方面的内容,就应该懂哪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采起来,写起来才不致于说外行话。比如徐迟采访陈景润,写哥德巴赫猜想,尽管对此一窍不通,但他不得不下功夫去弄懂哥德巴赫猜想。甚至不得不去读很多书,学数学知识,学马克思的《数学手稿》,读不懂的地方,就硬逼着自己一遍遍地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毅力。正因为他下了这样的苦功夫,写出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如此的生动感人,让普通读者也能读得懂、看得明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开创了报告文学的先河。 当然,采访一个突发事件,或
7、者写一则现场短新闻,就无法去作这些准备了,只能调动自己平常的积累,因势利导去完成采访任务。但是,采访重大的、典型的新闻题材,就必须作好上述的准备。 列出提问,作好方案 在明确重点,作好政策学习和相关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要列出采访中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出采访方案,然后再进行采访。提出的问题要围绕主题并且不宜大而全,要尽量将问题化解得小些、切实些。有位年青记者去采访一位老专家就碰了壁。您是全国有名的气象专家,请您谈谈您的奋斗历程和工作成就。年青记者在采访中提问。年青人,如果你连我的历程和成就都一无所知,你怎么就来采访我呢,还是去准备一下吧!专
8、家就这样问答了年青人的问题。这采访还能进行得下去吗? 所提的问题不仅要小、要贴切,而且要多。否则,两三个问题一问,就无话可说了,还采访什么呢?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陕甘宁边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