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

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

ID:23394358

大小:10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_第1页
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_第2页
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_第3页
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_第4页
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三个基本理念  无论是传统形态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还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总有一些必须坚持的基本教学理念.之所以说这些理念是必须坚持的,是因为对于学习这一行为而言,其总是受心理规律支配的,而这种心理规律并不因为教学方式是传统还是现代而有所变化.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哪些理念可以看作是基本理念呢?在实际教学中又应当怎样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并以其中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教学、追求认知策略为例进行阐述.    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提及的三个理念是沿用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说法,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中没有这些行为.    1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都会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纵观物理发展的历史过程,也会发现问题在物理探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5  先从物理发展的角度来看,高中物理力学以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以及与能量、动量相关的定理或守恒知识为主.如果我们将这些知识还原到物理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发现这些理论之所以能够成形,正是从问题的提出迈开了探究的第一步.比如说牛顿对运动的研究,从苹果为什么落地的传奇故事开始,到后来他的视角延伸到天体之间,所有思考都是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    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现代物理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

3、应当是问题驱动下的学习.问题从哪里来是个关键!其实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也重视问题由学生来提出,只是在应试氛围更为浓烈的教学中,这一点凸显得不够明显;而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则明确提出了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就是说教师不是直接提出问题,而是通过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去提出问题.问题的关键还不在此,而在于情境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性,要让学生在思维之后产生失衡,因为只有认知失衡了,问题才会产生.    以“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为例,探究的起始问题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曲线运动可以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运动.这个情境怎样设置呢?可以这样进行: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举例,让

4、学生认识到平抛运动的大量存在;其次将实际运动理想化(忽略空气阻力),并分析受力;再次将其与简单的直线运动相比,认识运动的复杂性;最后从思维的角度分析,认识到复杂的运动可以分解为简单的运动,进而认识到此处的抛物线运动可以分解成两个方向的运动.有了这样的情境之后,学生一般就会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  5  2实施探究教学    探究的真谛不在于冠名,而在于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充满了探究的必要因素,这些因素与探究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此不赘述.但需要强调的是探究过程中必须涉及到科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以明确的主线显示出来.这里仍然以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为例来进行分析. 

5、   在学生认识到必须将此抛物线分解到两个方向之后,这两个方向如何选择成为第一个问题;选择好方向后对结果的猜想成为第二个问题.只有这两个问题得到全面的解决,后面的实验探究才会有真实的意义.而从学生的思维发展角度来看,这一过程的重要性甚至比实验本身更重要.    先谈第一个问题:分解方向的选择.方向的分解意味着学生的思维从一维走向二维.从理论上来说,任何垂直的两个方向都可以选择,而事实上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也会卡在这里.这个时候教师还得从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角度进行分析,从问题解决的可行性角度进行分析,要让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去加工任意方向选择的结果,并将之与水平与竖直两个方

6、向的分解选择进行比较,认识到后者更易于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此处之所以选择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关键在于物体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而水平方向不受力.换言之,如果物体的受力方向并非竖直,那我们所选择的方向也不应当是水平及竖直的,如一些类平抛运动,这一伏笔也可为后面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受力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5    再谈第二个问题:猜想物体在两个方向的运动.这就需要学生直觉地反应出要分析物体的受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力与运动密切相关的直觉.并且此思维过程中有最为基本的逻辑推理,即力与运动的关系.从推理来看,学生一般并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关键在于教

7、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既然被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那在分析一个方向上的运动与受力时,就不必考虑另一个方向上的运动与受力,而这是学生难以习惯的,必须从方法的角度予以引导并强化.    在此基础上,关于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等探究,可以引导学生按猜想、实验证明等程序进行,此不赘述.在此想点明的是,探究不只是“做”,探究更包括“思”,思先于做,在实际的科学探究中有且做且思的情形,但在物理教学的此类探究中,思一般先于做!    3追求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帮学生解决怎样学才能学好物理的知识,其比掌握物理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物理知识将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