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9401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送一缕春风,待花开漫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送一缕春风,待花开漫山 【摘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巧妙运用暗示艺术,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产生积极心理倾向,朝良好的方向发展。给学生积极的暗示首先要把握暗示的时机和方式,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实现暗示的渗透作用;还要注意持续强化暗示内容,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暗示艺术学生发展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93-02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与作用。这种能
2、够影响思想的微妙的意念力量就是暗示,它通过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以及行为发生影响。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而学生又是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群体。当我一再指出小雨玩游戏读网络小说时,其实是给他消极的心理暗示,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有缺点的孩子,和优秀学生有很大的差距,从而对自己改正缺点产生退缩、意志不坚定等情绪,导致各方面进步不明显。“他会是班级中最棒的学生。”当家长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小雨的时候,他得到的是老师和家长给他的双重认可与激励,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获得对自我的肯定,树立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逐渐以优秀学生的标准要求自
3、己。5 暗示不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直接干预,而是从侧面对学生的情感心理进行熏陶、点拨和诱发,使学生的智慧、潜力活化为现实的巨大心理活动能力,形成一股心理力量。保加利亚教育家洛扎诺夫说:“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目的就是开发学生的个人潜力,调动学生知、情、意的积极性,使之实现充分的自我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暗示艺术,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产生积极心理倾向,朝良好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可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4、: 一、把握暗示的时机和方式,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途径 “我们是最棒的。”当孩子进入一个崭新的班级,班主任给全体学生这样一个暗示,让学生心中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是最棒的,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会不自觉地从各个方面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当学生有向好的愿望而又为自己的现状苦闷彷徨时,给他指出发展方向并鼓励他;当学生违犯纪律时,批评的同时别忘记暗示学生“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就更不要吝啬自己的褒奖与鼓励,暗示他再努力,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这些暗示为学生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5、所以,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发现适当的时机,就毫不犹豫地给学生以认可、欣赏、表扬、鼓励,才能发挥暗示的最佳效果。 给学生暗示还要注意技巧与方式。暗示的方式有很多,给学生一个奋斗目标、期望就是不错的暗示,但给予学生目标、期望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跳一跳,摘桃子”5,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的目标才会激发学生的动力,争取实现预定的目标。心理暗示还要注意含蓄性,“你平时表现那么好,相信你这一次会勇敢面对这次错误”肯定会比“你必须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接受,尽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含蓄巧妙地引导能
6、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语句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们将被学生敏锐的感知捕捉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态度和效果;在和学生交流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甚至衣服搭配,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实现暗示的渗透作用 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引导学生积极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一间教室的容量是无限的。”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它营造出的教育意义情境可以是无限的。在教室中设
7、立图书角、创作天地、张贴光荣榜、悬挂标语、种花养草等,无不彰显出班集体积极奋斗、团结和谐、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在宽松而又积极的情境中,老师和学生都会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情境中,其思想、情感、趣味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陶冶。好的班级舆论非常重要,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引导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于其中一些小的偏差能自动产生纠偏作用。通过树立榜样、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及时传播正能量,引导班级的舆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都能实现暗示的渗透作用。 三、持
8、续强化暗示内容,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5 心理暗示必须转化成自我暗示,才能够使被暗示个体行为的心理和情感倾向产生变化。这就需要教师扬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不断地强化学生的优点与可爱之处,经常暗示他的发展目标,避免强化不希望的行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希望一开始就做到完美,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