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

ID:23390688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_第1页
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_第2页
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_第3页
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_第4页
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关键词:新媒体图像传播电视人受众思维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图像一直处于文字的附属地位,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摄影器材的普及化揭开了读图时代的序幕;以电视机为代表的动态图像画面传播逐渐打破了信息传播过程中作为文字附属地位的文配图的局面;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正式确立了图像作为信息的主流载体的地位。信息载体的演变可归纳为:图像-文字-图像。新媒体时代的图像传播打破了地缘限制,借助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使图像的传播成为大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图像传播的特点信息是符

2、号与意义的共同体。皮尔斯认为:一个图像符号是一种仅以其自身特征相涉于它所指涉的对象的符号。符号学认为,传达信息所用的载体-符号的特点会影响到意义的表达。换言之,同一种信息用不同的符号表达,其意义的解读也会产生差异。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认为:媒介即讯息。如果媒介作为信息组成的一部分,传播信息所使用媒介的不同,信息传播意义也将不会相同。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信息的视角,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麦克卢汉冷媒介和热媒介的理论认为任何媒介都有或冷或热的属性,受众对于两种不同媒介所传达的信息的理解也有些差别。和图像

3、相比,文字属于偏冷的媒介而图像属于偏热的媒介。受众接触信息后的联想与思索而产生的新信息往往比信息载体本身携带的信息要多很多。当图像试图表达文字携带的信息时,这种被统一后的信息量与文字原本携带的信息量相比却是减少的。例如,在读以文字符号记录的《哈姆雷特》时,每个人心中的主人公是不同的,而当其翻拍成电影后,哈姆雷特的形象就被统一了。这种统一后的图像所携带的信息量与之前在每个人脑海中主人公不同的形象的信息量总和相比无疑是减少的。所谓信息即消除或减少受众的某种不确定性。因此,作为具有具象特征的图像在一定意义上也削

4、减了信息量。这种形式的削减与大众文化批量生产的商业经营模式有着直接关系。图像具象特征消弭了人类知觉与抽象符号之间的距离,受众无需受到特殊的教育便可以理解图像传达的信息。在信息接受能力上,精英与一般受众接收图片信息的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别,图像也因此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利器。图像的传播尤其是摄影图像表现的内容更具有可信度,受众接收以近乎真实的表象所传达的信息时,很少怀疑其真实性,即有图有真相。图像以色彩、构图和虚实等特性直接刺激人的视觉,在表现力和刺激性等方面均远远强于文字载体。二、图像消费改变受众阅读习惯德国哲

5、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时代的看法,他认为世界正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平面媒体的图像消费发端于画本图书的出现,之后电视和广播的兴起对传统以文字为主的报业产生了一定冲击,为适应受众对图像的需求,传统平面媒体开启了读图时代。但是,在此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文字作为主流的传播信息载体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动摇,受众仍然倾向于接受文字信息,图像仅为解释文字内容或者装饰版面使用,阅读习惯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革。新媒体时代,信息不仅于传统大众媒体网站,作为自媒体的个人也参与了信息的生产,因此导致信息量的急剧增长

6、。在信息爆炸虚假的繁荣下,更多地表现为信息的虚无化和同质化。在海量的信息中,为快速获得需要的信息,受众倾向于使用较为方便快捷的信息载体进行信息消费,表达信息直观的图像便成了优于文字的最佳选择。在长时间的图像消费中,受众的阅读习惯也由文字阅读转向图像阅读。这种直观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快节奏的信息获取导致受众浅表化阅读和快餐化阅读习惯的产生。三、图像阅读习惯影响受众思维方式林雄二郎的电视人理论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电视媒介普及后的日本,由于大众文化广泛传播,注重图像和感官刺激的新一代与注重理性逻辑思维的父辈在思维方

7、式上产生了很大区别,由于沉溺于电视图像音声感官刺激,逻辑和理性思维能力下降。图像性、视像性信息,会使观众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下降,导致思维的跳跃、散乱和不规则、不缜密。虽然造成逻辑思维能力下降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归因于图像的传播,图像的过度消费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介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媒介碎片化表现在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和媒体选择自由度提升。以图像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新媒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受众对于多元信息源传递的的信息往往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框架,取而代之的是作为片段的图像载体传达的不完整的信息。四、

8、结语在新媒介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以图像为信息载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会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使得阅读浅表化、快餐化。这种习惯进一步影响受众的思维方式,导致受众沉溺于感官刺激,失去理性的思维能力,图像自身信息表达具体性的特点也会约束受众能动的思维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媒体时代图像传播对受众思维方式的影响关键词:新媒体图像传播电视人受众思维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图像一直处于文字的附属地位,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摄影器材的普及化揭开了读图时代的序幕;以电视机为代表的动态图像画面传播逐渐打破了信息传播过程中作为文字附属地位的文配图的局面;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正式确立了图像作为信息的主流载体的地位。信息载体的演变可归纳为:图像-文字-图像。新媒体时代的图像传播打破了地缘限制,借助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使图像的传播成为大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图像传播的特点信息是符

2、号与意义的共同体。皮尔斯认为:一个图像符号是一种仅以其自身特征相涉于它所指涉的对象的符号。符号学认为,传达信息所用的载体-符号的特点会影响到意义的表达。换言之,同一种信息用不同的符号表达,其意义的解读也会产生差异。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认为:媒介即讯息。如果媒介作为信息组成的一部分,传播信息所使用媒介的不同,信息传播意义也将不会相同。麦克卢汉将媒介视为信息的视角,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麦克卢汉冷媒介和热媒介的理论认为任何媒介都有或冷或热的属性,受众对于两种不同媒介所传达的信息的理解也有些差别。和图像

3、相比,文字属于偏冷的媒介而图像属于偏热的媒介。受众接触信息后的联想与思索而产生的新信息往往比信息载体本身携带的信息要多很多。当图像试图表达文字携带的信息时,这种被统一后的信息量与文字原本携带的信息量相比却是减少的。例如,在读以文字符号记录的《哈姆雷特》时,每个人心中的主人公是不同的,而当其翻拍成电影后,哈姆雷特的形象就被统一了。这种统一后的图像所携带的信息量与之前在每个人脑海中主人公不同的形象的信息量总和相比无疑是减少的。所谓信息即消除或减少受众的某种不确定性。因此,作为具有具象特征的图像在一定意义上也削

4、减了信息量。这种形式的削减与大众文化批量生产的商业经营模式有着直接关系。图像具象特征消弭了人类知觉与抽象符号之间的距离,受众无需受到特殊的教育便可以理解图像传达的信息。在信息接受能力上,精英与一般受众接收图片信息的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别,图像也因此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利器。图像的传播尤其是摄影图像表现的内容更具有可信度,受众接收以近乎真实的表象所传达的信息时,很少怀疑其真实性,即有图有真相。图像以色彩、构图和虚实等特性直接刺激人的视觉,在表现力和刺激性等方面均远远强于文字载体。二、图像消费改变受众阅读习惯德国哲

5、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时代的看法,他认为世界正作为图像被把握和理解。现代意义上的平面媒体的图像消费发端于画本图书的出现,之后电视和广播的兴起对传统以文字为主的报业产生了一定冲击,为适应受众对图像的需求,传统平面媒体开启了读图时代。但是,在此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文字作为主流的传播信息载体的地位并没有因此动摇,受众仍然倾向于接受文字信息,图像仅为解释文字内容或者装饰版面使用,阅读习惯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革。新媒体时代,信息不仅于传统大众媒体网站,作为自媒体的个人也参与了信息的生产,因此导致信息量的急剧增长

6、。在信息爆炸虚假的繁荣下,更多地表现为信息的虚无化和同质化。在海量的信息中,为快速获得需要的信息,受众倾向于使用较为方便快捷的信息载体进行信息消费,表达信息直观的图像便成了优于文字的最佳选择。在长时间的图像消费中,受众的阅读习惯也由文字阅读转向图像阅读。这种直观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快节奏的信息获取导致受众浅表化阅读和快餐化阅读习惯的产生。三、图像阅读习惯影响受众思维方式林雄二郎的电视人理论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电视媒介普及后的日本,由于大众文化广泛传播,注重图像和感官刺激的新一代与注重理性逻辑思维的父辈在思维方

7、式上产生了很大区别,由于沉溺于电视图像音声感官刺激,逻辑和理性思维能力下降。图像性、视像性信息,会使观众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下降,导致思维的跳跃、散乱和不规则、不缜密。虽然造成逻辑思维能力下降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归因于图像的传播,图像的过度消费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新媒体的出现使媒介呈现碎片化的趋势,媒介碎片化表现在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和媒体选择自由度提升。以图像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新媒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媒介渠道,受众对于多元信息源传递的的信息往往不能形成有条理的框架,取而代之的是作为片段的图像载体传达的不完整的信息。四、

8、结语在新媒介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以图像为信息载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会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使得阅读浅表化、快餐化。这种习惯进一步影响受众的思维方式,导致受众沉溺于感官刺激,失去理性的思维能力,图像自身信息表达具体性的特点也会约束受众能动的思维能力。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