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85095
大小:73.4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7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方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方法探讨摘要:针对本科教学中的通识教育环节,分析了我国高校本科通识选修课程及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工业4.0与智能制造课程为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公众平台建设,并在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上进行了学习资源库选编和推送回复机制设计,探讨了微信公众平台在通识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原则,为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关键词:通识教育选修课;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方法1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通识教育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
2、非专业性质的教育。通识教育包括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养成,健全人性的熏陶以及非专业性的技能培养等[1]。哈佛大学提出了通知教育的四个目标[2]:①要使学生成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②要教导学生理解自身是传统艺术、思想和价值的传承者;③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变化;④培养学生理解符合伦理道德的言行,并能够自觉地去实践。在我国,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知识的基本概况,认识不同学科领域的基本理念,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提升对人类社会共性问题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掘终生学习的潜力[3]。从2000年开始,我
3、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实施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陆续开设了通识教育选修课[4]。中国矿业大学作为较早实施通识教育改革的高校,在通识选修课的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中矿委[2010]20号)文件中提出:“博士生导师每学年要开设一门16学时以上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每学年要开设一门研讨性通识教育选修课”。该项规定确保了通识教育的师资水平,真正做到了“名师授课”。同时,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分成稳定性课程和随机性课程,稳定性课程作为一项指定性的教学任务,要求每学期每门课程必须至少开出一个教学班;而随机性课程
4、由任课老师申报,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来确定是否开设。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保证通识教育课程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通识教育课程的先进性。目前,我校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通识选修课程门数虽多,但一些“热门”课程受选课人数限制,很多学生想选却选不上,而有些“冷门”课程又因为选课人数太少,导致无法正常开设。其二,由于通识选修课的过程管理和考核方式比较宽松,导致有些学生刻意选择容易通过或好拿高分的课程,而忽视选修课程的真实目的。其三,选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针
5、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课程特点,进行了网络互动教学的平台建设、内容编选和形式设计,探讨了如何将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以提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效果。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2.1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线课程、微课程、反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正在展现其独特的优势。微信公众平台是通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上开发的一项针对企业、政府、媒体等团体用户的微信订阅服务,具备群发推送、自动回复和1对1即时通讯的功能。由于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极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课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所接受[5
6、]。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课程资源共享率高。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涉及人文、社会、科学、体育、艺术等,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对每门课的选课人数都有限制,课程资源的受众面很窄。而将课程资源放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关注该课程的微信公众号进行自主学习,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让想学该课程的学生都可以选修的上,最大限度地共享优秀的课程资源。第二、课程学习自由度大。通识教育选修课在排课时间上一般只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或者周六周日,而这些时间段又和社团工作、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等活动相重叠,导致上课
7、的出勤率不高,课程学习的连续性无法保证。而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学习更加自由,可以利用零散的课余时间来补习或预习课程内容,既可以保证课程学习的完整,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三、教学过程交互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师生比例的原因,很难做到有效的课上互动,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收都是单向的。而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交互功能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利用群发功能进行重点知识的推送;利用自动回复功能引导学生查找课程资料;利用即时通讯功能和学生在线交流,答疑解惑。这样以来,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加顺畅,“教与学”加上“问与答”,教学效果自然提升。第四、自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