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76139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7
《地方传媒舆论监督的困扰与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方传媒舆论监督的困扰与突破苏世胜地方传媒是反映区域政治文明、经济建设、人文情怀、大众生活的主要舆论阵地,肩负着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反映群众心声的主要职能。这两大职能犹如鸟之双翅,只有两翼同振,才能比翼双飞,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发挥地方主流媒体的应有作用。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地方媒体一般宣传性报道多,监督性报道少,当公众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反映到地方媒体,有时,地方媒体迫于各种压力,不好发声,就可能处在困扰与窘态的被动中,损伤了公众的期望度,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流失了受众群。如何突破这些困扰,是地方传媒在激烈的全媒体竞争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地方传媒舆论监督不畅的成因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反映百姓心声是必不可缺少的责任,二者绝不能厚此薄彼,否则,不仅会损害党的自身形象,还会失去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那么,造成地方媒体监督乏力、监督不畅、监督不能的潜在阻力有哪些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正面报道的惯性束缚了媒体的职能地方传媒在舆论导向上,始终把坚持正面宣传,维护政府形象作为首要职责,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若正面报道形成一种惯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会束缚媒体的职能。现实社会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特别是我国正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3、水区,各方面的矛盾必然会呈现在现实生活之中。每当这些矛盾和政府部门、公众利益发生交织与冲突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地方职能部门更热衷于接受正面报道,听到一些所谓的“顺耳之言”。而隶属于政府的媒体往往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就抱着乐帮忙、不添乱、多说好、不惹事的心态,奉迎了一些部门报喜不报忧意愿,久而久之,形成惯性,监督意识被逐渐减弱,导致了媒体自身监督的乏力。(二)地方保护主义制约了媒体的监督职能在商业物态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各种利益输送必然要辐射到行政行业、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这些社会活动一旦发生危害公众权益的事件,这些部门就打着维护地方形象的幌子
4、,想尽一切办法掩盖事实的真相。记者的采访不是在半途夭折,就是被枪杀在襁褓中。作为媒体的从业者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媒体无法及时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公众,在社会上引发了各种猜测与质疑,以至以讹传讹,造成恶劣影响。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只能是亡羊补牢,一厢情愿。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很难人为操控了,地方保护主义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自黑了形象,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媒体正常功能受到影响。(三)人情世故干扰了媒体的监督职能地方传媒新闻活动空间有限,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不发达、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受人情世故影响,媒体在采取监督职能时会遇到各种公关,这种错综复杂
5、的人际关系,使记者在选取新闻线索时,谨小慎微,顾虑重重,有时会放弃对焦点、热点问题的报道。如此,影响了开展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在抢占新闻先机与时效的竞争中丢失主动权,给了域外媒体更多的空间,造成地方传媒在大众心中的失衡与缺位。要确立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的理念新闻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粮仓,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事关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那么,面对各种因素的干扰,地方新闻舆论监督如何突破樊篱,走出形形色色的禁区,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建立科学有效,竞争有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监督机制,成为融入全媒体时代进程中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课题。
6、(一)辩证看待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媒体的监督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些环境包括社会因素、客观因素、人的因素,其交集点凸显在对舆论监督的认识上。一般,人们更喜欢被肯定,听到赞美的言辞,认为舆论监督就是被质疑,受到批评,影响声誉和工作,把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对立起来。由于认识上的错误,曲解了舆论监督的动机,自然会使当事人对舆论监督产生抵触心理,想尽一切办法干预阻挠。这样的认识是不可取的。站在辩证法的角度看,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并不矛盾,是有机的统一体,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的一种形式,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甚至比正面报道更有推动力,只
7、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如果一个媒体消极地去暴露社会负面现象,就会加剧社会矛盾,引起社会不安。而任意放纵丑恶行为的衍生,就会丧失媒体的良知,失去党心民心,背离媒体的职能。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是相依互存的,高扬主旋律是媒体服务社会的“魂”,进行舆论监督是顺应民心的“神”。舆论监督必须以传递正能量为主导,以扬善惩恶为公德,以倡导人间正气为出发点,一旦失衡跑偏,就会犯方向性错误。(二)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党开展自我批评的有效手段,是完善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党的自我清洁,自我警示,自我完善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党的历届领
8、导人都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一再强调各级领导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但当舆论监督真正面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的时候,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