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49815
大小:382.18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1-05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0年3月48目录一、总则1(一)目的1(二)任务1(三)基本要求1(四)组织形式2二、设计编制3(一)基本要求3(二)设计书提纲4三、野外调查5(一)野外调查记录方式5(二)野外调查记录内容5(三)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12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12(一)群测群防体系12(二)监测网主要职责13(三)工作内容14(四)群测群防灾害体的选定14(五)监测数据16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16(一)基本要求16(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17(三)地质灾害危险区
2、划18(四)地质灾害调查图件编制18(五)报告编制21(六)报告附件24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27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36附件3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模糊综合评判方法4148一、总则(一)目的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任务1.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等。2.“以人
3、为本”,对所属县(市)的主要集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调查。3.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4.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5.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减灾预案。6.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三)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植被,以及社会经
4、济发展计划等。482.地质灾害调查的灾种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对危及人及财产的潜在灾害点,如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流通区、采空区等必须进行调查。根据现场实际,可以增加调查其它灾种。3.地质灾害调查方式采用专业调查与当地群众查险、有关部门报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群众报险线索,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主要的居民点都必须进行现场调查,严防“漏报”。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对所有的居民点必须进行现场核查。4.地质灾害调查,必须做到“一点一卡”。按照卡片要求内容逐一填写,其中,对地质灾害主要要
5、素不得遗漏。5.地质灾害调查必须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6.列入年度计划的县(市),必须编制调查设计书,并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调查工作。(四)组织形式1.成立有地市地矿局(国土资源局)、县(市)政府领导和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领导及有关部门成员参加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的实施。2.在协调小组领导下,由承担调查任务的地勘单位和县(市)地矿局(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3.每个县(市)调查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少于6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应少于2人。4.每个
6、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要求在一年内完成。(五)质量监控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应由具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格的地勘单位承担。482.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照设计书要求组织实施,如对设计需要进行较大变更、调整,应报主管部门审批。3.项目实施单位应加强项目施工阶段的自检、互检、专检的质量控制措施。4.项目的野外工作过程中和结束后,省及当地国土资源(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野外抽查和验收。质量不合格者,必须返工。5.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结束后,提交成果报告送审稿,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
7、过后并经审批,方可提供当地政府使用,并按规定进行资料归档。6.建立项目质量保证金制度。对出现较大质量问题的项目实施单位,视情节扣除质量保证金,并终止其项目实施资格。二、设计编制(一)基本要求1.设计应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并进行综合研究,使设计有充分的依据和可操作性,避免重复工作。2.设计应充分体现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防灾减灾的需求,使工作有明确的针对性。3.设计书应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内容完整、突出重点,附图附表齐全。48(二)设计书提纲设计书提纲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任务:包括任务来源、任务
8、书主要内容、工作起止时间等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第三节前人工作程度第二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第三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第三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第四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五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一节保障完成任务、提高成果质量水平措施第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