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调查操作方法

背景调查操作方法

ID:23336193

大小:73.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7

背景调查操作方法_第1页
背景调查操作方法_第2页
背景调查操作方法_第3页
背景调查操作方法_第4页
背景调查操作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背景调查操作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背景调查操作方法招聘经理费用周折招聘到一名“合格”的人才,入职后发现与事前期待的差距大,纠结期核心原因是因为背景调查这个环节缺失。那么背景调查操作方法有哪些呢?背景调查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权威标准,作为招聘的一项辅助工具,必须要结合面试和测评的结果具体考量。但一方面,背景调查去伪存真,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很多后期风险,作为招聘流程最后的防火墙,将此前所有工作的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考察候选人能力、适应性等“软性因素”,全面了解候选人,以便在下家企业发挥更大作用。漫画:陈婷背景调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理论可以一套一套口水老长,但实际操作起来的问题和困难更多,尤其在

2、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职场环境下。最简单的,从什么渠道找到受访者?怎样说服受访者接受调查?如果他含糊其词应付了事怎么办?最可怕的,如果他和被调查者串通共谋捏造事实,又怎么办?听听“调查高手”太和鼎信全国服务总监王维纳讲他的实战故事。“还好”、“不错”、这些回答有价值吗?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中国人,要问题细化,刨根问底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对某人的工作态度、敬业程度的评价如何,他可能只是含糊其词地告诉你,还行、呃、不错,挺好。这是典型的“中庸”的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不愿惹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评价他人。但是,这种评价对于想要了解一个人过往工作历史和工作质量的

3、背景调查者而言,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对于中国人,应该怎样做背景调查呢?想要调查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好吧,那就打电话给他的上级、同级或者下级吧?“喂,你好,某某某在你公司工作期间表现好不好?”或者“某某某工作积极性怎么样?”对于这样笼统的没有任何方向的问题,即便是愿意积极配合的受访者也只能说“还好、还不错”。如果再让人家评价一下被调查者,那恐怕也只能是挑愿意说的说。这样的背景调查,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对调查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问题拆分,尽量细化,刨根问底,让对方“言之有物”。同时,尽量不要用开放性的问题,而是采用封闭式的问题。譬如说,想调查工作积极性

4、,千万不能就简单问“某某工作积极性如何”,不妨这样拆成几个问题逐个发问———“工作繁忙时,候选人会不会选择加班?加班是由工作量导致的还是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导致的?还是他寻求个人发展导致的?”也就是尽量把主观信息客观化。再比如想了解候选人的业绩好坏,那就千万不要直接问他的业绩好不好,而是要问,“跟他的前任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了突破,从数字上体现出来怎样的飞跃,他在一个项目当中究竟负责哪个部分,他带的团队究竟有多少人。”这样,一方面能够尽量避免证明人含糊其词,另一方面,如果证明人想要帮候选人造假,但对于如此细化的问题,总归不可能几个证明人的说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吧!多比

5、较几个答案是否一致就能够判断了!公司副总?不,那是她的男朋友!串通,合谋造假———跳出候选人设下的圈套如果证明人与被调查的候选人串通、合谋造假,怎么办?在中国,还没有法律规定约束调查证词的真实性。事实上,背景调查的前提就是需要被调查的候选人本人提供基本信息和线索以及证明人。如果在搜集候选人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去做背景调查,那就和侦探没什么区别了。那么如何跳出候选人可能设下的圈套呢?这种情况在调查在职人员的时候格外突出。譬如,A企业想要挖一个还在B企业上班的候选人W,总归不能大张旗鼓地在B企业做W的背景调查吧?那不是把W的离职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但也千万不能因为W

6、尚未离职就免于调查,很多企业正是因此吃了不少亏———很多无良候选人正是为了不让企业查他前期的工作履历,总是强调其在职的身份不方便接受调查。那就在保护候选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背景调查吧!不过问题又来了,为了一定程度上不让消息走漏,通常这种情况下只调查候选人本人提供的可信任证明人,但如何保证调查信息的真实性呢?有可能在第一次拨通电话时就走进了候选人设下的圈套。“我们遇到过这种很离谱的情况,一个候选人提供了一个座机号码,说是其直接上级、公司副总的办公电话,而事实上这个电话就是候选人本人的家庭电话,接电话的‘副总’就是候选人的男朋友!自然,这位‘副总’给出了不少溢美之

7、词。当我们再让该‘副总’提供其它证明人的时候,他说‘再过五分钟再打过来,我让我们公司另外一个副总来配合你’。五分钟之后我们打过去,发现声音有点像!还是前一个人。”所以,对于候选人给到的证明人,第一步都要将电话打到对方公司前台,再转到人力资源部核实候选人的身份,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价值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最起码的,如果候选人根本都不是这家企业的,那我再怎么问他的工作能力表现和性格都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在此之后,再通过HR核实候选人给到的证明人的信息,以免候选人玩心眼儿。如果有多个证明人,那一定要同时询问!这一点有点类似侦探学里隔离审查盘问嫌疑人,目的是为了多名证明

8、人不会在调查间隔互通信息“对答案”捏造事实。寻找证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