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34301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7
《京派文学 视野中 的鲁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京派文学视野中的鲁迅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尽管两人的批评风格不尽相同,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也有较大差异,但仔细对照,不难发现,两者的鲁迅观竟有重大的相似处,对他们鲁迅评论异中之同的辨析,京派的文学本体观便清晰地浮现出来了。一 京派文学视野中的鲁迅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尽管两人的批评风格不尽相同,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也有较大差异,但仔细对照,不难发现,两者的鲁迅观竟有重大的相似处,对他们鲁迅评论异中之同的辨析,京派的文学
2、本体观便清晰地浮现出来了。一 京派文学视野中的鲁迅在京派文学家中,沈从文和李长之留下的关于鲁迅的批评文字是最多的。尽管两人的批评风格不尽相同,人生经历和教育背景也有较大差异,但仔细对照,不难发现,两者的鲁迅观竟有重大的相似处,对他们鲁迅评论异中之同的辨析,京派的文学本体观便清晰地浮现出来了。一在沈从文初涉文坛的时候,鲁迅已经因其杰出的小说创作而成了新文学元老,在沈从文眼里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沈从文正是怀着对知识分子的嘲讽心态和对权威的抗拒心理,把鲁迅拉入到自己的小说之中。1920年代末沈从文发表的小
3、说《不死日记》和《一个天才的通信》将鲁迅塑造成贪财者和庸俗的官僚、傀儡。这反映了从乡野走出来的正处于弱势的沈从文微妙的心态。沈从文比较能抛开强烈的个人情绪正视鲁迅创作是1930年他到中国公学教书之后,尤其是他转到武汉大学,讲授现代中国文学课程之后。大学老师的身份与活动较好地帮助沈从文获取相对客观公正的文学史讲述立场,完成了著名的评论文集《沫沫集》,其中肯定了新文学产生以来鲁迅的影响与贡献,鲁迅往往成为他介绍其他小说家的一个参照。写于1931年的《中国现代创作小说》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评价了鲁迅的《呐喊》
4、、《彷徨》。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强调文字的技巧和人事的理解,有论者把沈从文的人事解释为人性,纵观沈从文的作家评论,也不妨把人事理解为人生世相以及与生命相关的情感体验,如郁达夫的伤感、鲁迅的颓废、叶绍钧的平静。在沈从文看来,鲁迅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对乡土小说的贡献,他在同时代作家中有显得成熟的文字,然后就是混着一点颓废及幻想之美的抒情作品。因而沈从文最欣赏《故乡》和《社戏》。他对鲁迅创作的接受经历了从排斥、疏离到部分接受的独特过程。这种接受也是有限的。沈从文基本上把鲁迅的作品分为抒情的和讽刺的,对于前者赞赏,
5、对于后者却是毫不含糊地批判。在沈从文看来,讽刺正是对现实的情感太盛,他对世切齿的愤怒太多了。切齿的愤怒来自对现实不妥协的态度和不屈的战斗精神。沈从文不能理解并明显地反感,沈从文总是讽刺鲁迅的战斗,而未曾讽刺鲁迅的创作小说。沈认为鲁迅浪费了他的才华。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在接受美国学者金介甫的采访时依然表示他不喜欢鲁迅。从情感态度上来看,李长之与沈从文是完全不一样的。李长之是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五四青年,带着崇敬之情关注鲁迅,进而开始鲁迅批评。他曾说:我受影响顶大的,古人是孟轲现代人便是鲁迅了。1929
6、年,尚在读书的他发表了短文《鲁迅在广州》;此后又相继发表《(阿Q正传)之新评价》、《评(三闲集)》、《评(二心集)》;1935年5月起,李长之在天津《益世报》文学副刊和《国闻周报》上连载系列鲁迅评论文章,1936年1月结集成书,题名为《鲁迅批判》,由北新书局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体系化的鲁迅研究专著,也是李长之文学批评的代表作。由于受到德国近现代学术的训练和影响,李长之立足于从作家精神、人格本质的角度来把握鲁迅,他把鲁迅的本质归纳为:诗人和战士。从艺术上来看,他认为鲁迅是诗人而不是小说家,诗人是情
7、绪的,而鲁迅是的;诗人是被动的,在不知不觉之巾,反映了时代的呼声的,而鲁迅是的;诗人足感官的,印象的,把握具体事物的,而鲁迅是的。从思想上来看,鲁迅是一名战士,是对旧制度旧文明施以猛烈攻击的战士,他的深邃和毫无顾忌的反抗性往往给时代思想以补充或纠正。在1930年代处在左翼尽力挖掘鲁迅的社会学意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鲁迅人格鄙薄轻视的两极言论中,李长之对鲁迅诗人与战士双重特性的发现以及肯定尤为独到。作为沐浴五四思想成长起来的青年,李长之表达了他对鲁迅的敬意,说他是成了一个国民性的监督人,青年人的益友,
8、新文化运动的保护者。他强调鲁迅作为一个战士而显示出来的人格健全的意义。他甚至说鲁迅作为一个战士表现出了理智上的健康,这是对沈从文的超越。但事实上,李长之并没有把他对战士的礼赞贯彻到底。李长之在结集《鲁迅批判》的时候,不知出于何因,有些文章并未收录,比如《鲁迅创作中表现之人生观》、《(热风)以前之鲁迅》,这两篇文章表达了李长之对鲁迅思想的基本理解:鲁迅的中心思想是生存,所以他为大多数的就死而焦灼。他的心太切了。确实,对于个体生存和民族生存的关注应该说是鲁迅思想的重要出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