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19287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7
《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向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形象思维这个概念,有两种不同的用法。当别林斯基说“诗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的时候,“形象的思维”是当作一个静态的概念(即思维结果)来使用的。当毛主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的时候,“形象思维”是当作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思维过程)来使用的。前一种用法,着重在说明文艺本身的特征;后一种用法着重在说明作家、艺术家进行文艺创作的思维过程的特征。毛主席的说法科学地
2、揭示了文艺创作过程的特殊规律,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种种生活材料之后,要经过一个从酝酿构思到艺术表现的过程,才能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这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就是作家、艺术家进行艰苦的形象思维的过程。所以,形象思维是作家、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形象思维既是一种运动,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运动的角度去把握它的基本特征,了解构成这种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运动的推动力量,运动的发展路线等。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第一,形象思维运动以具体的生活图画为基本单位。逻辑思维一般是舍去事物的具体感性的特点,以一个一个的抽象概念作为思
3、维运动的基本单位。人们借助概念形成各种判断和推理,做出理论的总结,以反映客观的规律,这是逻辑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形象思维的目的则是要塑造出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这就决定了形象思维始终不舍弃生活本身的具体感性的特点,而以一幅一幅的生活图画为思维运动的基本单位。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艺术家虽然身居斗室,可他们的头脑却象电影银幕一样,一幅又一幅的具体生活图画在这里相继浮现出来,忽而是古代荒村,忽而是现代城镇,忽而是江南春色,忽而是北国雪景,忽而是清风朗月,忽而是暴风骤雨,忽而是情人相会,忽而是英雄献身……,万千图景,接踵而至,构成了文艺创作的思维运动。此种情形就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
4、所写的那样:“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把不可能提出“形象思维”这个概念,但他用“神与物游”一语实际上指出了作家创作过程是以生活图象为基本单位的思维运动,这就相当精确地接触到了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形象思维的全过程,都是以生活图画为运动的基本单位的。在酝酿构思阶段,作家凝神默想,可他的头脑就象一匹奔马,在一幅幅生活图画之间驰骋,一会儿涌现出从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一会儿浮现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虚构的画面。毛主席在酝酿构思《七律二首·送瘟神》的时候,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5、”这难道是一些概念在毛主席的头脑中转动吗?不,是昔日千村薛荔、万户萧疏的惨象,和今朝银锄起落、铁臂摇动的美景,象展翅的鸟儿一样,在毛主席的头脑中飞翔。鲁迅的《阿Q正传》,在《晨报》编辑约稿的当天晚上,就提笔写了一段,鲁迅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快捷顺当,不是没有原因的。鲁迅说:“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忽然想起来了,晚上便写了一点,就是第一章:序。”[1]原来阿Q这个形象,已在鲁迅的头脑中生活了好多年,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所以一提笔就能“写他出来”。苏轼善画竹子,他的经验是:“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
6、之,振笔直逐,以追其所见……”。[2]画中之竹从胸中之竹而来,胸有成竹,才会有画中之竹。这确是经验之谈。清代画家傅山有一次为友人作画,作画时谢绝别人参观,可他那位朋友有些好奇,打算看看他是怎样画的,就躲在远处偷看。但见傅山动笔之前,手舞足蹈,或跳或跃,和疯子一样。友人大惊,就急忙跑过去,从背后伸手抱住了他的腰。傅山感叹地大叫道:“你这简直是败了我的画兴,这怎么办?”于是掷笔不画了。[3]傅山作画前的情形有些怪诞,可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一个画家在构思时,头脑中呈现出一幅一幅的生动画面,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仿佛身临画境,连自己也似乎变成了画中的蝴蝶或飞鸟,于是情不自禁
7、地手舞足蹈起来了。郭沫若构思《地球,我的母亲》的情形和傅山作画的情形十分相似,他说:“《地球,我的母亲》是民八学校刚好放了年假的时候做的,那天上半天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了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僻静的石子路上,把‘下驮’(日本的木屐)脱了,赤着脚踱来踱去,时而又率性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这在现在看起来,觉得有点发狂,然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着迫切。”[4]郭沫若为什么在写诗之前会如此“发狂”呢?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