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

ID:23305640

大小:166.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5

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_第1页
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_第2页
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_第3页
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_第4页
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 《戊戌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何物动人,六月杏花八月桂;无人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戊戌变法命制人:高三历史组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重点: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命题规律:戊戌变法是高考重点内容之一。从内容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方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影响,维新运动兴起的表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

2、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等都是高考重要考查点。从命题角度来看,着眼于戊戌变法发生、发展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背景、内容、影响等的分析,并同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相结合、练习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命题形式。复习指导:可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归纳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要注意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比较,从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方式手段、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知识清单:一、背景1、社会根源——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加深表现:1、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2、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

3、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结合必修一第15课掌握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马关条约》危害、甲午战争的影响),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结合必修2第11、12课掌握民族工业发展历程)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结合必修三第21课掌握其代表人物、主张、评价)二、过程(一)开始: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维新运动从理论走向实践

4、,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幕)1、起因:日本逼签《马关条约》2、内容:迁都、练兵、拒和、变法3、性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举人”)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爱国政治行动4、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社会影响极大。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二)发展主要事件:1、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

5、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湖南的改良派还办了《湘报》。2、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后康又在上海组织了“强学会”,1898年4月康有为发起建立保国会3、创办学堂:长沙就办了“时务学堂”4、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启发了民智的作用;制造了舆论和组织了力量。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三)高潮:“百日维新”1、原因:

6、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②各种力量推动: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一些封疆大臣想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光绪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2、准备:1898年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3、时间: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9月21日(农历戊戌年) 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7、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增强国防力量(四)认识1、新政危机四伏(1)废除八股取士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2)慈禧控制认识任免权,实际上已经做好扑灭新政的准备(3)“王照上书”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4)慈禧与荣禄密谋(5)维新派求助在华

8、列强,争取袁世凯2、失败标志——戊戌政变直接原因: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伊藤博文访华过程:1898年9月21日①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②囚禁光绪帝于瀛台③屠杀“戊戌六君子”3、变法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失败原因(1)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旧势力力量雄厚(2)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根本原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