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301698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一千个读者与一千个哈姆雷特——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千个读者与一千个哈姆雷特——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学的创始者奥斯本曾脱:“人人都有创造性。”小学生也充满了创造力,各种创新思维特征也大多表现得十分突出。只有认识、尊重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使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无疑之处生疑,从看似平常之处见奇,从微小之处发散。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灵感,促使学生勤于
2、创新。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
3、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还可以创设情境,“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进行创造性学习。二、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思维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一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对新异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
4、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
5、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三、展开想像,拓展创新意识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电视中的信息等等,来唤起学生的想像。二是填补空白、发散想像。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三是异想天开、拓展思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
6、世界上的一切。科学家只因为有了想像力,才会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像,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四、鼓励求异,激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最大的特点是求异性,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
7、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问:“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
8、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能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武松打死了老虎”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老虎被武松打死了。”(被字句)“武松把老虎打死了。”(把字句)“武松难道不是打死了老虎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武松打死了老虎。”(双重否定句)……五、强化训练,开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