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

ID:23279606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创业精神内在层次性与培养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与动力。基于文献梳理,揭示了创业精神包含哲学与心理两大层次;通过调查与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目前创业精神水平整体不高,提高大学生创业精神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营造的创新氛围和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与指导影响哲学层面的创业认知、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学校的多元化教学理念、举行的创业实践活动对哲学层的创业思维有影响,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影响心理层的创新追求;家庭因素中的亲人朋友支持影响精神层的创业意愿与成就动机;个体对财富和社会地位

2、的追求、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影响哲学层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理念,同时影响精神层面的各个方面。  创业精神哲学层心理层9  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创业的内核,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与动力。良好的创业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在个体思维和心理素质具有创业主动性,在创业行为上有倾向性,进而完善创业能力,最终走向创业成功。因此,如何开展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成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形成、实施创业行为的关键。以往的研究偏重于采用定性的方式研究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问题,认为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体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对如何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开

3、展培训,则因为缺乏定量分析,缺乏针对性进而缺乏有效性。因此,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社会、家庭、学校、个体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形成,对探索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路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创业精神  1.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关于其构成,学者们大多围绕三大层次进行划分,即哲学层次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心理学层次的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志,行为学层次的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王辉(2011)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创业

4、精神在心理层面表现为成就渴望、创新精神、市场机遇敏锐性、冒险精神、勇于实践、团队合作精神;王乐生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提炼,大学生创业精神在哲学层表现为创业情感和创业思维、在心理层表现为创业个性;郭非等(2010)指出,创业精神在三大层次上分别表现为创业意识、人格特征、开拓创新、机会识别、风险承担,并且人格特征是其它四项创业精神的载体,决定着创业精神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李炳论(2011)提出,创业精神由创业理念、创业意志、创业个性和创业品质构成。  综上研究发现,学者在创业精神的研究中,行为层次的创业作风和品质是通过

5、心理层次的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志影响和体现的,同时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其行为主要是还是表现在其心理方面的心理品质和创业意志。因此,本文将创业精神可归为哲学层和心理层2大层次,在哲学层具体表现为创业认知与意识、创业思维和理念;在心理层面表现为创业意愿、自我控制、冒险精神、成就动机和创新追求等个体特质。  2.创业精神的培养9  关于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研究,主要基于创业精神整体概念或创业精神的内在层次的两个层次开展的。基于创业精神整体培养视角中,分别从学校、家庭、个体和社会视角提出培养路径,在学校方面,钟建华等(

6、2006)指出,在教学科研中融入创业信念、营造创业氛围、调整学校基础课程与教学模式、调整知识结构进行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刘兴亚(2011)也从学校视角提出,学校应唤醒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开展创业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活动、塑造创业型的校园文化;在个体方面,韩建立(2005)提出,个性特质(成就需要、内在控制、风险承担、内在激励性)、认知模式(识别商业机会)、教育培训和创业经验影响个体创业精神。王一丁(2011)认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个体合力作用的过程,即改变传统

7、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改革大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手段、调整大学生个体创业实践中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王辉(2011)从学校、家庭和社会支持三方面提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基于创业精神内在层次培养视角,围绕创业精神的哲学层面和心理层面,学者们也提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是创业精神各层次培养的关键,在创业精神哲学层面的培养中,彭曼(2011)基于个体特征、成长环境、创业环境三因素进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创业精神心理层面的培养中,苏益南(2010)基于文献和访谈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心理层面的路径包括:社会环境,即政策法规

8、支持搭建环境,如信贷税收政策、资金支持,学校教育模式引导其品质的培养、个体的创业实践锻炼(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活动)增强其创业的心理品质等。9  综上可知,无论是大学生整体创业精神培养,还是创业精神哲学层面与心理层面的培养,学校、家庭、社会支持和个体都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有重要影响,但很少有研究系统完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