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

ID:23267546

大小:9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6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_第1页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_第2页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_第3页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_第4页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DB22/T××××—××××DB22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5-01-01实施2004-11-15发布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forGreenRadixAstragaliproductionDB22/T1071—2004吉林省地方标准ICS65.020.20B05IDB22/T1071—2004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产地环境14种子(苗)15选地整地26播种27移栽28田间管理29病虫鼠害防治310采收加工411包装运输和贮藏4IDB22/T1071—2004前言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2、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是构成支撑本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性国家标准。本规程按照GB/T1.1—2009规则起草。本规程代替DB22/T1071—2004《绿色甘草生产技术规程》,本部分以DB22/T1071—2004为主,整合和修订了其中部分内容,与DB22/T1071—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前言内容——增加了范围条款中的内容——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条款及内容——删除了适宜品种条款及内容——修改了4.3.2种子采收条款——修改了5.1.2土壤条款——修改了5.1.4前茬条款——修改了5.2.1时间条款——修改了5.2.2方法条款——修改了7.2方法条款——修

3、改了8.1间苗定苗条款——修改了8.3.1灌溉条款——修改了8.4.2时间方法条款——增加了8.6越冬管理,删除了清理田园条款——修改了9.1.3方法条款——增加了9.2.1害虫蛴螬及防治方法——修改了10.1.2采收方法条款——修改了10.2.2干燥条款本部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尹春梅、胡全德、刘霞、何忠梅。本部分于2005年1月1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DB22/T1071—2004绿色黄芪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黄芪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

4、黄芪产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200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8-199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1989)3 产地环境3.1 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的二级标准。3.2 

5、水质量农田灌溉用水符合GB5084中的二级标准。3.3 土壤质量要求产地土质为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或冲积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农药残留污染,土壤条件符合GB15618中的二级标准。3.4 气候条件降雨量400cm~800mm,年平均温度2℃~8℃,全年无霜期110d~180d,日均温≥5℃为150d~180d,≥10℃为120d~150d,年活动积温2300℃~3200℃,气候凉爽,阳光充足,无荫蔽。4 种子(苗)4.1 种源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4.2 质量4.2.1 种子种子宽卵状肾形,略扁,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具不

6、规则的黑色斑或黑褐色无斑,平滑,稍有光泽。千粒重25~40g左右,繁殖用种子纯度98%以上,生产用种子纯度94%以上,发芽率高于60%。4.2.2 种苗一年生种苗主根长40cm以上,无分杈,无病疤,无破损。4.3 良种繁育4.3.1 留种田5DB22/T1071—2004留种田与生产田的间隔距离应保持200m以上,花前和花后进行两次去杂去劣。1.1.1 采收从9月中旬开始,在3~4年生壮龄植株上采种。随熟随采,以荚果由绿色转变为灰色时为度。采种时要注意淘汰杂株,晒干脱粒,去除杂质[1]。1.1.2 贮藏用干燥法在干燥冷凉处贮藏。种子入库前种子含水量必须达到14%以下。最佳贮藏期为1年。

7、2 选地整地2.1 选地2.1.1 位置距离污染源5km以上,距公路干道或村庄200m以上的田块。2.1.2 土壤土层深4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渗水能力强,向阳高燥的砂质壤土或冲积土,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PH5.6.5~7.0),无污染[2]。2.1.3 坡度与坡向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坡度小于15°的向阳坡地。2.1.4 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不宜选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3]。2.2 整地2.2.1 时间熟地宜秋整地,在秋季土壤结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