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

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

ID:2324572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_第1页
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_第2页
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_第3页
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_第4页
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述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谨防典型报道中出现“被新闻”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新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12年,江西新闻界报道了两位(组)典型人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被新闻”的。  案例1与事实:从2012年年初开始,宜春市袁州区金菊小学青年教师曾祥志、朱文君的事迹连连见诸媒体。他们二人因其事迹受到各种表彰。在此二人的事迹报道中,有不少媒体的声音是:放弃做公务员,到山区小学当老师,在大山中实现人生价值。而实际情况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不少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拿名人隐私说事,对名人

2、隐私大肆炒作。名人隐私被炒得沸沸扬扬,读者难辨真假,名人自己也百口莫辩,人们将此称为“被新闻”。事实上,名人“被新闻”已经见怪不怪。有时候,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因为媒体的“被新闻”,普通人再也不普通,普通事情也成了特殊事件。名人,抑或普通人“被新闻”,读者尚可接受,如果典型报道也出现“被新闻”,性质就不一样了,不但报道本身涉及的人物会受到伤害,而且媒体公信力也会大受影响。  两例“被新闻”  2012年,江西新闻界报道了两位(组)典型人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被新闻”的。  案例1与事实:从2012年年初开始,宜春市袁州区金菊小学青年教师曾祥志、朱文君的事迹连连见诸媒

3、体。他们二人因其事迹受到各种表彰。在此二人的事迹报道中,有不少媒体的声音是:放弃做公务员,到山区小学当老师,在大山中实现人生价值。而实际情况是:2010年7月,曾祥志和朱文君参加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双双被录用,并被分配到袁州区慈化镇柘塘村金菊小学教书。2011年5月,他们又参加了湖南省的大学生村官招聘考试,均被录用。同年8月底,曾祥志和朱文君分别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2012年新学期开始,他们又双双返回金菊小学,重执教鞭。  显然,两人放弃的是做大学生村官的机会。从我国现行的组织人事条例来看,大学生村官与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明显不同,不能把大学生村官与公务员画等号。

4、从大学生村官到公务员,一是有岗位时间的限制,二是到时限后,必须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成为国家公务员。报道称二人“放弃做公务员,到山区小学当老师”,并不真实,记者是将二人拔高了。  案例2与事实:赣州支队退伍战士李超在公交车上制止扒手的扒窃行为,遭到犯罪分子的报复,被杀害。媒体将此报道为见义勇为,视其为英雄。媒体对此事件是这样描述的:2012年1月1日,李超在乘坐丰城市2路公交车时,发现有小偷正对一名老人行窃,遂上前指责小偷说:“老人的钱你也偷”,有效制止了小偷继续施窃,并勒令两名小偷把钱交出来。当公交车行驶至人民路保险公司站台时,他跟着小偷下车,命令他

5、们将钱交出来,并与两名歹徒发生打斗,被歹徒用随身携带的匕首连捅数刀,其中一刀刺在胸口,心脏被刺破。不久后,丰城市公110民警赶到现场,并拨打120将李超送到丰城市中医院急救,李超经抢救无效于2012年1月1日11时30分壮烈牺牲,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  后来法院在审理此案时查明的事实是:李超在扒窃分子下车后,紧跟着下车,并要求其中一名扒窃分子返还其被盗的财物。该扒窃分子并不承认扒窃了他的财物,于是起争执,直至动刀杀害了李超。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与新闻报道的事实,存在明显的不符。按法院查明的事实,事件的性质就不属见义勇为了。关于见义勇为,法律的解释是:指公民为保护国家

6、、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构成见义勇为有三个要件,缺一不可。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按照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李超并未在犯罪分子实施扒窃行为时挺身而出,与其搏斗,而是犯罪分子中止扒窃行为后,追其返还自己被盗的财物,而犯罪分子否认扒窃其财物,发生打斗,最终生命受到侵害。  显然,这两篇典型报道,其中都存在“被新闻”的现象。何为“被新闻”?笔者的理解是:媒体有意放大事实,达到炒作的目的,吸引

7、受众眼球;或是罔顾事实,将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件视为相同,给事件的真实性“注水”。上述两篇新闻报道,就属于被“注水”的“被新闻”。  反思  值得反思的是,报道为何会出现“被新闻”?我们认为,理由出在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的认知偏差上。第一篇报道出现“被新闻”,源于记者的知识缺失或是采访不深入。很具体的两个概念“国家公务员”与“大学生村官”,不能混为一谈。显然,记者采访报道时,并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区别,把放弃做大学生村官当成了放弃公务员资格。这样的“被新闻”,使得典型报道的作用大受影响,需要媒体人和媒体认真反思。第二篇报道,记者在采访时,对事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