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244740
大小:7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6
《靖远县玉米疯顶病发生及防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靖远县玉米疯顶病发生及防控摘要:根据靖远县近几年玉米疯顶病发生危害情况,分析该病发生较重的原因,作者通过介绍该病田间症状表现,结合该病菌发病条件、传播途径,最后提出科学的防控方法。即玉米疯顶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危害率相当于损失率,所以更要严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主要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及种植优良抗病品种辅之以药剂防治,早发现早识别是药剂防治的关键。关键词:玉米;疯顶病;发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1-0021-02玉米疯顶病,也叫玉米丛顶病,是玉米上的一种严重病害。病菌侵染植株后,可引起雌雄穗变异、畸形、徒长
2、和导致果穗不结实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其田间病株率相当于产量损失率,因此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靖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在1.87X104hm2以上,总产量2.2X108kg左右,玉米育种面积在666.7hm2以上。在靖远县境内推广的玉米品种达20多种,种植模式多样,这些都有利于一些土传病害发生。该病以前在靖远县偶有单病株发现,从2005年开始有初步加重趋势,特别是近3〜5年里,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多数田间是单株病株,一些轻病田病株率为3%〜10%,个别降雨较多年份造成重病田,病株率达50%以上。1发病原因1.1引种范围扩大,品种复杂引种范围扩大,品种复杂,增加了种子带菌感染机会。近
3、年来,由于制种基地相对集中,引种频繁,品种繁多,玉米疯顶病在全国各玉米栽培区均有加重趋势,在一些玉米制种田,因防治不彻底,致使种子带菌,成为远距离传播的来源。1.2品种抗病性差异大靖远县大面积种植的豫玉系列、金穗系列、东单系列玉米品种都比较抗病,蠢玉稍差。1.3购买隔年种子当年的玉米种子,因大量包衣对很多病虫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隔年的种子因包衣剂的防效下降,使种子安全性降低。1.4种植结构复杂靖远县主要有玉米单种、小麦套种玉米、豌豆套种玉米和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等种植模式。几种套种模式因高产高效造成轮作困难,利于土壤中病菌积累传播,特别是地膜洋芋套种玉米模式,因玉米种在垄沟,灌水时积水较深,
4、更利于病害传播蔓延。1.5预防和防治措施滞后偶发的单株田或发病轻的田块,没有引起农民群众的重视,没有有效处理病残体,致使土壤中积累了一定的病菌。1.6与当地4〜5月气候有关玉米播后到苗期,气温偏低,如遇降雨偏多年份,田间积水,利于病菌传播蔓延。1.7地理位置影响大靖远县沿黄灌区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大水漫灌等不良耕作习惯,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等问题,很多田块排水不良,弱苗多,导致病害加重。2玉米疯顶病的识别该病总体发病特点为:玉米芽期感病,5〜8叶开始显症,初期不太明显,抽雄后症状明显。2.1发病初期病株高20〜30cm(5〜8叶)时为发病初期。多数病株节间缩短、矮化、形成过度分蘖,可达3〜
5、5个甚至更多;叶片变窄、黄化、质地坚韧,上部叶和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筒状,心叶不能展开,植株抽不出雄,叶鞘表面呈疣状,重者枯死;有的病株疯长,头重脚轻,易折断,造成田间缺苗断垄。2.2雄穗发病后的症状抽雄后,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的小叶,小叶簇生,变态叶状花序扭曲皱缩成一团或小穗呈疯顶状,不能产生正常雄花。2.3雌穗发病后的症状雌穗受侵染后,表面看果穗较正常,但果穗粗长,苞叶皱缩增厚,苞叶尖变态为小叶并簇生,穗轴粗细不均,果穗畸形,无花丝;重者果穗内部全为苞叶,穗成多节茎状,不结实,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3病原菌及传播途径3.1病原菌玉米疯顶病
6、是由大孢指疫霉菌引起的,该病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科,指疫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卵孢子球形,浅黄色,位于寄主维管束及叶肉组织中不易散出,萌发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或倒卵形至洋梨状,具带紫褐色或浅黄色的乳突,孢子囊萌发产生30〜90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椭圆形。3.2传播途径3.2.1带病种子是远距离传播和异地发病的重要途径病株种子带菌,可以远距离传病,成为新病区的初侵染菌源。严重发病的植株结实很少,其籽粒的种皮、胚乳等部位都可能带有卵孢子和菌丝。发病地区所制玉米种子,完全有可能混入带菌种子。有专家对玉米籽粒的带菌情况进行过检测,在玉米疯顶病病田中,外观正常植株所结籽粒,其种皮带菌率仍高迗42
7、.1%,胚乳带菌率也高迗23.1%。并且在病田所用种子的原种中也检测到了卵菌的菌丝体。3.2.2病残体是下年发病的重要菌源玉米疯顶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寄主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病残体和土壤中的病菌卵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也是主要传播途径。玉米播种后,在饱和湿度的土壤中,卵孢子萌发,相继产生孢子嚢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萌发后侵入寄主危害。高温高湿时,孢子囊萌发可直接产生芽管而侵入。3.2.3玉米幼芽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