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设计

《核舟记》教案设计

ID:23243337

大小:5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6

《核舟记》教案设计 _第1页
《核舟记》教案设计 _第2页
《核舟记》教案设计 _第3页
《核舟记》教案设计 _第4页
《核舟记》教案设计 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舟记》教案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核舟记》教案设计[《核舟记》教案设计]A、教学目标:1、总分总的结构2、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B、教学时数:两课时(一)一、导入祖国的文化艺术,如天上的繁星一样灿烂多姿(如:《口技》),在艺术的宝库中,有一朵奇葩,就是微雕艺术,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雕刻在长不盈寸、高只两黍的小船上究竟有多少人和物?学生回答,划出“通计”一词,雕刻家是怎样进行巧妙的构思的?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核舟记》,看看作者是如何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核舟的形状和描述舟中人物的状貌神情的?介绍魏学是明代人,字子敬,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教案设计。《虞初新志

2、》,清代张潮编。二、范读课文,正音,后齐读,提问哪些音要注意皿贻糁褶袒髯篆黍壬戌嘻矫甫哺埔三、理清课文结构1、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一个词概括了他的雕刻艺术的特点?——“奇巧”,下文紧扣“奇巧”说明作品。2、那么,王叔远手艺的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能以径寸之木为……各具情态”。具:具备、具有。3、以上句子说明他所用原料体积小,而表现的题材很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且构思巧妙,技艺精湛。4、王叔远雕刻的艺术品的名称是什么?——“大苏泛赤壁”。5、这个名称是雕刻家自己取的吗?(不是)——是作者观赏后作出的判断:“盖……云”。6、简介苏东坡游赤壁一事:宋神

3、宗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1082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玩,并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中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苏轼在游玩中先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则掌故作题材的。7、很显然,文章主体部分就是围绕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来进行说明的。那么作者在观赏了这个艺术品之后,有什么感想和评价呢?——“技艺灵怪矣哉”,点名了全文中心。8、根据以上分析,课文的结构思路应是怎样的?(板书)(一)、(1)概述王叔远

4、的精湛的技艺,点出核舟主题(总说)技艺:奇巧、罔不因势象形主题:大苏泛赤壁(二)、(2--5)具体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形(分说)(三)、(6)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赞美,点名中心(总说)四、1、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阅读该部分,划出显示作者说明顺序的词语(大的方面)舟首尾长——中间——船头——舟尾——船背2、朗读课文3、划出各方位雕刻内容的名称,然后形成下列板书分述:正面//中间(船舱):箬篷窗船头(游览者):中(苏)、左(黄)、右(佛印)船尾(舟子):左右各一人背面//船背:刻字18个4、根据以上板书可以知道,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空间顺序:先正面

5、后背面,正面先写中间再写船头、船尾(为什么从头写起下文再讨论),教案《《核舟记》教案设计》(..)。五、指名朗读第二节,问:怎么知道刻的是“大苏泛赤壁”呢?1、文章写中间即船舱,有一个方位没有点明,但也无须交代,是什么?箬篷,译为用箬篷,名作状。2、船上共有八扇窗子,如果把窗子推开,看到什么?译:雕花的栏杆左右相对。如果关起来会看到什么呢?——苏的名句。板书:中间(船舱)(上):箬篷左右:小窗八扇启窗:雕栏相望闭之: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想一想,窗子上的字刻在外面还是里面?(外面)为什么要刻在外面?——因为雕刻品主题是“大苏泛赤

6、壁”,这在核舟上是用富有立体感的细节表现出来的。雕刻家借苏东坡游赤壁时写的句子,刻在窗外,引发读者思考,展示舟外的艺术空间(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也巧妙暗示了核舟的主题。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译: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中的石头露出来了,清风缓缓吹来,江面上水波一点没有兴起。这四句写船上见到的景象,写了水上江边,秋景、冬景,语言十分精练。(二)一、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船头上的游览者的1、齐读这一部分。2、给这一部分分层(总分总)1句:写三人的相对位置2—5句:写苏黄6—7句:写佛印3、雕刻家是用怎样的方式让人识别这三个人物的?明

7、:“峨冠多髯”是苏轼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便知,舍下的人推知是苏轼的好友黄庭坚。4、接下来写的是苏黄的一个细节——“共阅一手卷”。哪些词语突出了他们在共阅?明:“执”——拿着手卷,方便于看“抚”——共阅时的亲密动作“指”“语”——说明谈论的是于手卷有关的内容以上既有动作,又有神态。5、为什么雕刻家选用了“共阅手卷”这个细节呢?明:通过苏黄专注于手卷的描写,看出他们完全陶醉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联系泛舟的背景看这个细节,最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旷达胸襟,这正是雕刻品的主题。6、写佛印,作者写出了他与苏黄的区别,哪一句告诉了我们?明:“矫首昂视”——抬头

8、仰望着天,另有所思。7、作者通过一系列动词勾画出佛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