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

ID:23231909

大小:13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5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1页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2页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3页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4页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10(化工13)-胡江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课次10课时2课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4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4.1气固相催化过程4.2固体催化剂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理解催化过程及特征;2.掌握非均相催化过程七个步骤;3.掌握催化剂的组成、制备;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非均相催化过程。难点:催化剂的组成。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4.1气固相催化过程只有平衡常数很大而反应速率较小的过程,催化剂才能充分发挥作用。4.1.1催化过程及特征例子:A+BÛR+S吸附:A+sÛAsB+sÛ

2、Bs表面反应:As+BsÛRs+Ss脱附:RsÛR+sSsÛS+s催化剂(s)作用: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但其质和量在反应前后维持不变催化定义:这种物质的加入改变了原化学反应的历程,尽管它参与了反应,但其质和量在反应前后维持不变,因此被称为催化剂。有催化剂存在的反应过程称为催化反应过程。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讲解5若催化剂与原物料形成的混合物是同一相时,该反应过程称为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2、催化反应过程的特征1)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和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存在不改变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平衡特性(DGO=-RTlnK);3)催化剂等速加快/减小可

3、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4)催化剂对反应过程有良好的选择性;5)如果希望催化剂充分发挥作用,应当尽可能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4.1.3、非均相催化反应速率表达4.1.3、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催化剂多为多孔性介质,相对于丰富的内孔,外表面的催化作用贡献量可忽略不计※1外扩散:反应组分由物流主体®催化剂外表面※2内扩散:反应组分由催化剂外表面®催化剂内表面※3吸附:反应组分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吸附※4表面化学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5脱附:反应产物在催化剂表面解吸5※6内扩散:反应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催化剂外表面※7外扩散:反应产

4、物由催化剂外表面®物流主体气固相催化反应的7个步骤、3个过程※1,7为外扩散过程;※2,6为内扩散过程※3,4,5为化学动力学过程※控制步骤的速率决定了整个宏观反应的速率4.2固体催化剂4.2.1催化剂的组成和组分选择1工业对催化剂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催化活性(尤指低温活性) 良好的选择性 较长的实用寿命适宜的物理织构结构(Sg、Vg、孔径分布、活性组分分布、形状、尺寸) 较强的抗毒能力 较高的机械强度(不易磨损破碎)2固体催化剂的组成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三者不能截然分开1)活性组分金属催化剂:Pd、Ag、Fe、Cu

5、等(加氢、脱氢、裂解(少量用于氧化))半导体催化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氧化、还原、脱氢、环化、脱硫(少量用于加氢))绝缘体催化剂:IIIA、IVA、VA族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卤化物等酸、碱催化剂:脱水、异构化、聚合、烷基化等(Al2O3、MgO、H2SO4、H3PO4、NaOH、分子筛)2)助催化剂(促进剂)  电子型: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K2O、Na2O等)  结构型:用高熔点、难还原的氧化物可增加活性组分表面积和热稳定性(Al2O3、MgO等)3)载体(稳定剂和分散剂)5  作用:改变催化剂机械强度、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增大活性表

6、面和提高适宜孔结构,提供活性中心减少催化剂活性组分用量 常见类型:Al2O3、MgO、硅胶、硅藻土等4)抑制剂3、催化剂制备原料预处理®原粉制备®煅烧®成型®预活化®销售制备方法:浸渍法、共沉淀法、熔融法、机械混合法4、催化剂使用(1)起活期(2)第一活性过渡期(3)相对活性稳定期(4)第二活性过渡期(5)活性衰减或失活期4.2.2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结构特征参数主要结构参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孔体积(孔径)分布、固体密度、颗粒密度、孔隙率、孔内扩散描述的非特征参数-曲节因子(迷宫因子)1比表面积:Sg(m2/g)-单位质量催化剂所具有的表面积

7、,BET法测定。一般为5~1000m2/g2孔体积(孔容积):Vg(m3/g)-单位质量催化剂所具有的微孔体积3固体密度(真密度)-不含微孔时的密度4颗粒密度(假密度)5颗粒孔隙率-微孔所占总体积的分率6孔径分布测定:压汞法-测大孔(即r>100~200Å)氮吸附法-测微孔(即10~200Å)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名词解释:催化剂、覆盖率、吸附、孔隙率、助催化剂、比表面积2、计算题P95、第1、2题。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郭锴,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出版;5《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版),陈甘棠,化学工

8、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反应工程》(第三版),李绍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教学反思: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