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ID:23216758

大小:57.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05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_第1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_第2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_第3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_第4页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编者按:由于编者工作的失误,误把程念祺先生的一篇征求意见的未定稿(《小农经济“低投入-产出”效应分析之一》)当作定稿上传,并把作者名字误作“程德祺”。编者在此郑重地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现把作者所寄在《史林》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取代原来误发的文章,并请读者在利用和引用该文时应以此文为准,切勿引用误发的未定稿。(2006/4/10)内容简介: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史中,牛耕的使用,有一个经济上的可行性问题。西汉小家庭农业的精耕细作,不利于使用牛耕。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牛耕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耕牛出租的普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小农同居家庭对牛耕成本的分摊。唐宋时期,一牛一犁的普及和小

2、农核心家庭平均人口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了牛耕的发展,五六口人、五十亩地和一头牛,成为小农经济的发展趋势。明清时期,小农核心家庭的土地配置和人口逐渐减少,牛耕逐渐退出,农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小,并且越来越重视精耕细作。关键词:牛耕成本、家庭规模、精耕细作、农业经营规模在《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编者按:由于编者工作的失误,误把程念祺先生的一篇征求意见的未定稿(《小农经济“低投入-产出”效应分析之一》)当作定稿上传,并把作者名字误作“程德祺”。编者在此郑重地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现把作者所寄在《史林》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取代原来误发的文章,并请读者在利用和引用该文时应以此文为准

3、,切勿引用误发的未定稿。(2006/4/10)内容简介: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史中,牛耕的使用,有一个经济上的可行性问题。西汉小家庭农业的精耕细作,不利于使用牛耕。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牛耕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耕牛出租的普及,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小农同居家庭对牛耕成本的分摊。唐宋时期,一牛一犁的普及和小农核心家庭平均人口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推动了牛耕的发展,五六口人、五十亩地和一头牛,成为小农经济的发展趋势。明清时期,小农核心家庭的土地配置和人口逐渐减少,牛耕逐渐退出,农业的经营规模越来越小,并且越来越重视精耕细作。关键词:牛耕成本、家庭规模、精耕细作、农业经营规模在《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生产与

4、生活》1一文中,笔者论证了中国小农经济的低投入-产出问题。本文则以工具和动力的低成本趋向为题,分析这种低投入-产出在中国经济史中的不利影响,分析的中心是牛耕与小农家庭规模的关系问题。一、西汉小家庭农业的精耕细作不利于使用牛耕按《管子》所言,战国时期的小农,其必备的种地工具,不过“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2。可见,农业劳动依人力而为,在当时是十分普遍的。农史专家指出:“六国一个劳动力的耕作能力还停滞于28.57亩,即11.9大亩(折合今8.211市亩),与《淮南子》所说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差不多,说明六国主要还是人力耕,犁耕不是主流,所以耕作效率低。秦则能耕54小亩,折合22.56大亩

5、,即今15.525市亩,如不用畜力耕,决不可能。根据我们推测,秦在农耕中还利用了铁犁。”3秦国是否已普遍使用牛耕,兹不论。但是,在西汉中期以前,畜耕并不具有普遍性,则是可以肯定的。从战国到西汉,中国农业发展中最具普遍意义的,就是它的精耕细作。这种精耕细作农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力的大量投入。所以,当畜力的运用还仅限于耕种,而不能用之于整地、中耕的情况下,无论是马耕还是牛耕,对于实行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而言,意义都不大。换言之,仅仅扩大耕地和播种面积,而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整地、中耕,并不能给小农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李根蟠先生指出:“精耕细作要求一定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力,而劳动者劳动强度的增加是

6、有限度的,耕种太多的土地会超出劳动者的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自然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主攻方向。”4这是非常正确的。西汉时期的小农经济,其家庭规模已非常之小,往往是三四口5。家庭规模如此之小,在当时的情况下,必然使农业向着以人力投入为主的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而排斥畜力和大型农具的使用。然而,学者们总是引用汉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倡导牛耕的史料,作为西汉已实行普遍牛耕的证据。《汉书·食货志》记录赵过倡导牛耕的史料如下: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

7、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田多垦辟。这段史料有两点必须注意:一、赵过推行牛耕,其耕播工具使用起来都很“便巧”;二、因为缺牛,推行的时候,牛耕或改为人耕。耕播工具的便巧,被用来说明它们更适合于牛耕;而在一些农史学家看来,赵过推行牛耕之前,西汉还曾经盛行过马耕;马耕的犁具是不适合用于牛耕的。关于马耕,《盐铁论》卷6《散不足》上说:“行则服轭,止则就犁。”同书卷3《未通》上则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