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95404
大小:190.4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5
《switch变流器在兆瓦直驱型风机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WITCH变流器在兆瓦级直驱型风机中的应用 1. 简介 近年来,兆瓦级风机市场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着。金风公司在国内率先引导的直驱型风机,是其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机型,其中主要使用的变流器是SWITCH公司的产品。在过去的两年里,SWITCH公司制造的全功率变流器和金风公司直驱型风机一同进步,逐渐成熟。 2. 金风直驱型风机的原理及特点 2.1. 直驱型风机之原理 兆瓦级风机市场上的主流是变浆变速风机,根据结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双馈型和直驱型。双馈型采用双馈发电机,在转子绕组上串入可以
2、四象限运行的变频器,控制定子绕组和电网之间的功率流动。这种结构对变频器的功率要求只有系统总功率的1/3左右。 图1:双馈型变流装置示意图 金风公司的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采用永磁式发电机的形式,将电机定子绕组输出直接连接到全功率的变流器上,由变流器将电机输出变化的电压/电流转换为和接入电网电压和频率相匹配的形式。 网址:http://www.gesep.com联系电话:02161024899E-mail:service@gesep.com 图2: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示意图 为了降低电机成本,希望变
3、流器具有能够调节电机内磁场的功能,因此全功率四象限变流器就成为了直驱型风机变流器的首选。 2.2. 直驱型风机之优点及和双馈机型的异同 和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相比,直驱型机组有如下特点: 优点包括: 省略了齿轮箱,机械系统大为简化,机械可靠性显著提高。 在发电机和电网之间采用了完全可控的全功率变流器进行功率转换,在电网侧能够自由的实现各种功能,如低电压穿越、动态无功补偿,甚至有限的谐波补偿能力。在接入网性能方面,直驱型机组具有无以伦比的优势。 由于少了齿轮箱等传动机构,且没有附加的
4、励磁损耗,风机整体效率较双馈机组高,理论值为3%,在吉林、内蒙多个风况相同现场的实际差异则远高于此数值。 由于没有齿轮箱、碳刷等机构,机组需要定期维护的器件数量大大降低,长期维护成本较低。 由于直驱发电机的特点,使得直驱风机在低速时切入速度小于双馈机组,从而使整机的发电量和发电效率提高。网址:http://www.gesep.com联系电话:02161024899E-mail:service@gesep.com 缺点是: 由于采用了低速电机,电机尺寸庞大,整体重量和成本较双馈机组更高。吊
5、装、安装等成本也有所上升。 由于必须使用全功率变流器,在这一个部件上的成本也要高出50%。相应的,变流器故障率也较双馈型机组更高。 目前,金风公司1.5MW直驱型机组已经在新疆、内蒙、渤海湾等多个现场运行了两年以上,其可利用率不断上升,发电量高、易于维护等优点也逐渐为各个业主所认可。 3. SWITCH变流器的原理和特点 3.1. 基本参数 电机参数: 双绕组, 额定电压:690V 额定功率:1600kW 每绕组额定电流:620A 额定频率:13.7Hz
6、功率因数:1.0 电网参数: 额定电压:690V 额定频率:50/60Hz网址:http://www.gesep.com联系电话:02161024899E-mail:service@gesep.com 额定电流:1320A 功率因数:0.95。 等效年工作时间:3500小时。 环境参数: 运行环境温度:-40~+40摄氏度 储存环境温度:-50~+50摄氏度 运行湿度:<90% 3.2. 拓扑结构 图3:switch变流器一次系统图网址:http://www
7、.gesep.com联系电话:02161024899E-mail:service@gesep.com 从上图中可见,SWITCH变流器主要由网侧逆变单元1U1,电机侧逆变单元2U1,3U1和制动单元4U1组成。每个模块的设计原理均相同,在结构和关键器件选型上有所差别。这样在保证了较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的一致性,降低了产业化的难度。 为了保护电机绝缘,在电机侧逆变单元出口处还设置了dudt滤波器。 3.3. 控制及保护原理 和大多数商用四象限变频器一样,switch在控制上采用了分布式控
8、制的方式,也即每个功率模块都能够独立的执行控制、保护、监测等功能,模块之间则通过现场总线连接。 图4:模块间通信拓扑 为了实现控制目标解耦,在网侧逆变单元处采用了以直流电压恒定为目标的控制方式,在电机侧采用www.gesep.com环保了跟踪风机控制器给定转矩的方式。 下图给出了网侧控制逻辑框图: 网址:http://www.gesep.com联系电话:02161024899E-mail:service@gesep.com 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