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

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

ID:23191214

大小:22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_第1页
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_第2页
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_第3页
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_第4页
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政府间转移支付:效率与均等化能否并重[摘要]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应该是能够对公平和效率进行很好的权衡取舍的制度。本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基于财政需要和财政努力的地方政府效率进行计算,并分析了转移支付模式与政府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央政府基于刺激地方政府效率考虑,强化地方财力差距的税收返还成为次优工具,税收返还的存在使转移支付的公平性受到影响。在政府间财政转移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的转移支付没能兼顾效率和公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财政需要财政努力转移支付公平与效率一、引言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

2、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本文中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补助地方支出,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简称转移支付或中央补助。一直是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要来源。财政转移支付在纠正财政纵向失衡和横向失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应该是能够对公平和效率进行很好的权衡取舍的制度,该制度应能够保证激励型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形成。本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进行评价。数据包络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哪一个决策单元(DMU)用最小的投入生产最大产出。但是,在评价公共部门效率时,投入产出的指标选择都普遍存在问题,如Reid(1989)指出的那样,公立学校的产出因为它是学校

3、、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混合效应产品而难以测度。政府产出的测度也由于政府在公共品的生产中的份额问题而变得复杂,投入指标的选择也有这种问题。在本文中,我们用一些代理变量近似表示政府的投入与产出来解决该问题,并把政府绩效与转移支付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财政转移支付的水平确定应该主要考虑两种因素Ali(1993):财政需要和财政努力。财政需要是基于一个地区的相对人均收入和公共品提供成本计算的。财政努力则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有不依靠中央补助而是靠自己的财源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意愿。国内学者乔宝云等(2006)、张恒龙等(2007)只从财政努力一个方面分析了转移支付,如果一个地区由于自然条件、

4、经济基础的原因即使财政努力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公共品的财政需要时,就要对转移支付模式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当然,他们分析的侧重点是使用回归方法研究转移支付对财政努力的影响,本文分析的重点是中央政府的下划补助是否把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效率和财政需要效率考虑在内,是否兼顾了效率和公平。在财政需要方面,用建设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作为投入,用代理变量表征的主要财政支出项目表示产出。在财政努力方面,用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表示投入,产出用建设性支出和经常性支出表示。借助财政需要和财政努力分析来研究哪个地区有能力依靠本地的收入满足本地公共服务需要,并把两个DEA模型的结果结合起来对转移支付进行

5、分析。接下来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DEA模型、财政需要和财政努力评价指标,第三部分,政府效率的结果分析,第四部分,转移支付、效率与公平的联合分析,最后是简短的结论。二、DEA模型、财政需要和财政努力评价指标(一)DEA模型DEA方法最先由Charnes,CooperandRhodes(1978)提出,它主要是通过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来构建一个非参数前沿,从而可以对相对于前沿面的效率进行计算测度。并且,DEA不需要指定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形态,也不需要指定分布假设,可以评价具有较复杂生产关系的决策单位的效率。其原理是在固定规模报酬假定下利用线性规划法及对偶定理,获得各决策单位的

6、生产前缘,以计算各决策单位的相对效率,这一方法又被称CCR模型。按照研究的角度不同,DEA方法又可以分为基于投入(Input-oriented)和基于产出(Output-oriented)两种。投入导向的模型是在给定产出水平下使投入最少,产出导向的则是给定一定量的投入要素,追求产出值最大。假设存在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toScale,CRS)9的生产技术,则基于投入的DEA方法其实就是对下面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s.t.,,其中,xi和yi分别是第i个生产决策单位的投入和产出向量,x和y则分别为K×N矩阵和M×N矩阵,表示是所有生产决策单位的总投入

7、和产出量,K表示投入、M表示产出、N代表决策单元个数。经过求解,θ的值就是第i个生产决策单位的效率值。如果θ=1,则说明其具有完美的技术效率,否则就说明其位于生产前沿之下,存在着1-θ的技术效率损失。由于上述方法是假设所有生产决策单位都是在最优规模上进行的,而事实上由于不完全竞争、资金约束等问题的存在,决策单位并不会在最优规模上进行生产,而是会存在一定的规模效率损失问题,所以,Banker,CharnesandCooper(1984)去除了CCR模型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而以规模报酬变动取代,发展成BCC模型。因BCC的假设更接近现实,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