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ID:23190830

大小:709.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1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2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3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4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重要问题(1)引出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2)两条曲线的作用过程本章将在IS-LM基础上引入价格因素推导出AD-AS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价格变化将导致总支出水平如何变化?(1)利率效应:价格上涨,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投资下降(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上涨,货币衡量的固定资产价值下降,人们变穷,消费下降(3)税负效应:价格上涨,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消费水平下降下面讲述IS-LM模型推导AD:两部门中:IS:LM:具体例子说明有:整理有:主要是消去r求出y的表达式:上式即为总需求函数,他表示的是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2、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的关系图形推导:在IS-LM中,我们一般都是直接用货币供应增加来表示,现在引入价格水平,在名义货币量M不变的情况下,P的变动也会引起LM移动如图,假设市场的一开始均衡点在E1,对应的物价水平是P1,现在P1下降,则LM右移,得到新的均衡点E2,依照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无数个(P1,y1)(P2,y2),然后就得到AD曲线上述图中的得到的AD表示:价格越高,总需求越低;价格越低,总需求越高AD曲线移动规律: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者是货币政策,都会使AD右移下面仅对扩张财政政策分析,如下图,假设一开始市场在P0水平下,IS-LM的均衡点是E,对应AD的均衡

3、点是E,现在扩展政策导致IS右移,r↑(对货币交易需求)、y↑,形成新的均衡点E',对应AD的均衡点是E'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一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供给是由产出决定的,产出是由要素投入决定的,生产函数恰好说明了产出和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它是有宏观、微观之分的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为了简化分析,不考虑技术因素,则短期:y=f(N,)性质:(1)y随N的增加而增加(2)y随N的增加而增加的速度是递减边际报酬递减所以短期的生产函数图形如右图所示:长期:y*=F(N*,K*)y*:充分就业时产量,潜在产量N*:充分就业量K*:各期资本存量这部分内容就是经济增长的内容,

4、在后面分析,此处省略此处,我们只分析短期生产函数,短期中y是由N决定的,但是N是由什么决定的,则有必要引入劳动市场,也是经济学家最有争议的地方二劳动市场:微观的情况同样适用于宏观情形此处只分析最简单情况: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企业是既定市场工资的接受者,则企业根据MPL=MC=W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下左图表示利润最大化的点:根据微观中要素市场分析,得到的劳动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上右图所示,则劳动需求函数可表示为:Nd=Nd()式中表示实际供给工资(微观中并木有区分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劳动供给曲线也看成实际工资的函数,则劳动供给函数为:Ns=Ns(

5、),劳动供给曲线如下左图所示:有了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果W、P可以调整,则也就可以调整则很容易得到劳动市场均衡点E注意:(1)在W、P可以调整的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均衡点,这时的状态称为充分就业(2)在短期中假设K是不变的,则y主要取决于N第一节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区分标准与微观相同,但是更加复杂(1)长期中除了厂房、设备等不变生产要素以外,宏观经济学还涉及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宏观的长期长于微观的长期(2)短期中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涉及W和P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按照调整时间的长短分为:古典AS、凯恩斯AS、

6、常规AS第二节古典总供给曲线:W、P可以迅速调整由于W、P可以迅速调整,则劳动市场始终在市场均衡点,即充分就业点,所以P的变化不影响市场供给,所以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即垂直原因有两个:(1)只要W、P可以迅速调整,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他不在乎时间是长期还是短期(2)长期中,即使W、P不可以迅速调整,W、P也被认为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从而AS也是垂直的,从这个角度说明古典AS也代表长期AS但是究竟古典AS是短期还是长期?西方学者将其处理为短期AS的极端情况古典AS的政策含义:如右图增加总需求不能改变产量,只会造成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第三节凯恩

7、斯总供给曲线:W、P不可以调整,即刚性因为W、P不可以调整,则实际工资是一固定值,即AS是一条水平直线,如图P0E0表示,在y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