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86322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5
《浅议运用“读写结合”对策,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运用“读写结合”对策,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运用“读写结合”对策,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运用“读写结合”对策,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读写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语文课堂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核心任务。 现行小学语文运用“读写结合”对策,培养
2、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zbjy.,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教材是以“阅读”为本的编写体系,如何有效使用教材,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课例分析 大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够“经常”或“有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但这些读写结合是否有效呢?我们通过一些课例来分析。 课例一:《草原》 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一位选手教《草原》,到课堂快结束时,提出了的写的训练:草原的景色如此美丽,你们的家乡也很美吧?请动笔写一写家
3、乡的一处景色。 课例二:《中彩那天》(第一课时) 设计1:父亲中彩后,神情严肃,他看着崭新的汽车,心想;他看着围观的群众,心想;他看着兴奋不已的儿子,心想。 设计2:(体会“神情严肃”)听到春游的消息,同学们的心情怎样?你能描写他们脸上的表情吗? 设计3:看着张中彩的彩票存根,父亲想到,想到……于是他拿出了橡皮,当他擦去了“K”时,他又想到,想到。 课例三:《地震中的父与子》 在学完课文,体会了父与子的“了不起”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堂上练笔: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什么?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课例四:《自己的花是让别人
4、看的》 在品读了第三自然段描写德国街头的“花的海洋”的景色之后,教师设计了想象说话的训练: “假如我是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我会。” “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的青年,我会。” “假如我是留学在此的季羡林,我会。” 课例五:《七颗钻石》 当讲到小姑娘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时,教师设计了读写结合训练:想象一下:这一股巨大的水流流出来之后,会发生什么?把它写下来。 从以上课例,笔者认为,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虽然很关注读写结合,并
5、积极实践,但依然存在一些理由。 1.忽视学段要求,训练要求错位 在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应该符合学段的目标要求。低年级段应该重在“用词语,写句子”,中年级段应该重在“学构段,写具体”,高年级段应该重在“选题材,学谋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这种学段目标要求的整体意识,因此许多“读写训练”未能体现相应的学段目标要求,效果就没那么显著。如课例一,在提出这个练笔训练时,教师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要求。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教材,就会发现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面的“小练笔”是:“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一写家乡的一处景
6、物。”那么,学生在三年级时写家乡景色和五年级下学期学完《草原》之后来写同样题材,训练上应该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呢?这是值得深思的。在课例二的三个“读写结合”设计中,设计1和设计3都是想象补白,属于心理活动描写,设计2属于神态描写,但这两者都不是四年级的训练重点。 2.重情感内容,轻表达迁移 课例三的“读写结合”的训练,往往能激发学生对父与子的钦佩之情;课例四的想象训练,能激发学生对德国街头美景的赞美之情。这两个课例,是许多教师都喜欢的堂上练笔或说话训练。显然,这两个读写训练,对联系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渲染课堂气氛是有帮助
7、的,但却忽略了对课文表达策略的学习和迁移。 3.要求不清晰,指导不到位 如课例五,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文段比较枯燥,不具体,泛泛而谈。如:“这一股巨大的水流流出来之后,小女孩和她妈妈得救了,小动物们得救了,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理由是,在进行此练笔时,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也没有指导怎么写。 4.随意设计,缺乏序列性 从以上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似乎随时随处可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但笔者以为,有不少设计没有很好地与文本的表达特点相结合,随意性较大,没有体现训练的序列型。 二、“
8、读写结合”的策略深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使“读”与“写”不完全脱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1.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及时内化与表达 选入教材的文本,有许多是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