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

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

ID:23180223

大小:63.4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4

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_第1页
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_第2页
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_第3页
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_第4页
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事案件重要期限须知一、一审诉讼时效(1)普通2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民法通则》第135条)(2)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第136条)(3)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第42条)(4)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第129条)(5)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第137条)申请财产保全(1)诉前财产保

2、全。法院接受申请后,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立即执行(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申请人应该在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民诉》第101条)(2)诉中财产保全。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情况紧急的,应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保全的,应该立即执行。(《民诉》第100条)(3)对财产保全或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民诉》第108条)(4)诉中证据保全。当事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证据规定》第23条)立案法院应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7日内立案,立案庭应

3、在决定立案的3日内移送审判庭。(《审限若干规定》第6、7条)公告送达(1)国内。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天的,视为送达。(《民诉》第92条)(2)涉外。适用于不能用其他方式送达的。自公告之日期满3个月。(《民诉》第267条)答辩期(1)国内。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答辩,法院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发送原告。(《民诉》第125条)(2)涉外。答辩期30日,并可申请延长。(《民诉》第268条)管辖权异议应在答辩期间内提出,法院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5

4、日内作出书面裁定。对该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民诉》第127条。合议庭人员通知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民诉》第128条)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双方协商并经法院认可;由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普通程序不少于30日,但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30日,前述举证时限届满后,基于特定事实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证据或反证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简易程序可以少于30日,当事人协商不超过15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次日计算。(《证据规定》第33条,《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1、2条,《简易程序》第22条)简易转普通

5、后举证期限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应该补足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少于30日。(《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2条)管辖权异议后举证期限当事人在一审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在驳回当事人管辖权异议的裁定生效后,依照《证据规定》第33条第3款的规定,重新指定不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少于30日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3条)法院调查证据反证期间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提出相反证据的举证期限问题。人民法院依照《证据规定》第15条调查收集的证据在庭审中出示后,当事人

6、要求提供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确定相应的举证期限。(《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4条)法院委托调查受委托人民法院受到委托书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调查。(《民诉》第131条)增加当事人举证期限关于增加当事人时的举证期限问题。人民法院在追加当事人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情况下,应当依照《证据规定》第33条第3款的规定,为新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指定举证期限。该举证期限适用于其他当事人。(《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5条)申请延期举证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并可再次提出,延长的期限同样适用其他当事人。(《证据规定》第36条,《举证时限规定通知》第6

7、条)申请证人出庭(1)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10日提出。(《证据规定》第54条)(2)简易程序的,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简易程度规定》第12条)申请调查取证(1)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提出,对法院决定不予取证的,应当向当事人送达通知书,当事人可在收到不予准许次日起3日内向受理法院书面申请复议,法院应在5日内作出答复。(《证据规定》第19条)(2)简易程序的,应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简易程序规定》第12条)申请鉴定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但符合《证据规定》第27条的规定,因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8、;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鉴定机构、人员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指定。(《证据规定》第25、26、27条)增加、变更诉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