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

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

ID:23166241

大小:6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05

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_第1页
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_第2页
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_第3页
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_第4页
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思想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它和周围非中国人的关系是假定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这一神话为前提的……早期的历史学家就提出了同心圆式的等级理论。”  天下本位的法观念使得中国法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有纵向的传承,没有横向的比较、借鉴、吸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法律交流实际上只是单向的输出。王韬对此观念进行了纠正,他说:“东方有圣人焉,此:1008-4355(2013)03-0019-06  收稿日期

2、:2013-04-01  简介:  吴志辉(1969-),男,四川仁寿人,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律史学专业博士生。  摘要:  王韬是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巨擘,“通”——以变通、疏通、沟通求得融通的思想,即改良变法的思想——是其法律思想之主旨所在。以“通”为法思想之逻辑起点,王韬着力于对传统法哲学观——“天下观”、“道器观”、“循环观”、“变易观”等的融通与重构,并把“变通”、“改良”的思想主旨溶灌于种种具体法律主张中。把握“通”的法律思想主旨对深刻理解其法律思想的整体有重要作用。  关键

3、词: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通;法律思想;主旨  :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3.02.03  近代中国思想界群峰矗立,层峦叠嶂,被誉为近代“中西交通第一人”的改良巨擘王韬之思想犹如奇峰矗立其中,其代表作《弢园文录外编》(从下文始简称外编,引用该书,只注明篇名)更是在群峰中突兀傲立。《外编》思想锋利、内容驳杂,虽偶有高深迷离、佶屈聱牙之笔,但充溢全书的更多的是浅明、酣畅、精辟之论。成书130年来,《外编》不断被喧闹之政界、清雅之学界乃至俚俗社会所解读,但各个层面的研读者均没有对《外

4、编》思想之主旨达成共识。对《外编》蕴涵的法律思想《弢园文录外编》是王韬设计的中国改良方案,在此方案中,蕴藏着一个不可或缺却被后人关心不够的法思想层面。它凝聚了王韬在中西剧烈碰撞、交融之际对法的深思,是他对中国法律由传统到近代、由民族到世界的十字路口的重新选择和构建,王韬法思想的即储藏于此。  主旨之探讨也尚付阙如。有鉴于此,笔者本着“回归文本”,归真返璞,通过对原典文本《外编》的反复研读、揣摩与深思,发现“通”——以变通、疏通、沟通求得融通的思想,即改良变法的思想——是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所在,王韬法律思想的各个层面均贯穿

5、了“通”的思想主旨。本文尝试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论证,不妥之处,敬请方家赐教。  一、“通”:法律思想之逻辑起点和价值本体  “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内涵丰富,包含了融通、疏通、沟通、贯通等多种涵义。“通”在思想层面上与儒学中庸思想之“权变”、“时中”涵义接近,有继承、转化、改造和创新的意思,也有守恒与发展并存、稳定与开放并存的意韵。在王韬的思想中,再也没有比“通”字更能准确、贴切、精炼地表现其思想从传统婵递到近代的艰难历程。在《外编》全书所含12卷185篇中,王韬的《原道》篇可为其纲,统帅全书。篇中“通”字屡次出

6、现,如《原道》篇开宗明义云:“形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器,道不能即通,则先假器以通之,火轮舟车皆所以载道而行者也。”[1]行文末总结到:“盖人心之所向,即天理之所示,必有人焉,融会贯通而使之同。”[1]5  在《外编》中,“通”包含了交通、运论王韬法律思想之主旨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通、变通、沟通、通变等诸多涵义,在各篇政论文中,“通”字俯拾皆是,反映了王韬“通”的思想主旨和价值取向,譬如《变法》中云:“《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至今日,而泰西大小各国无不通和立约,叩关而求互市……”前者之“通”为“通达”之意

7、,后者之“通”为“沟通”之意。《重民》下曰:“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1]35此“通”字是“沟通”之意。《遣使》曰:“总之,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先时而能通者,圣人也,后时而不违者,贤人也,时之为义大矣哉。”[1]83此“通”字是“因时通变”之义。与此同时,王韬还对中国各种“不通”,即“隔阂、杜绝、不达”的政治弊端进行了论述,又如《重民》上云:“上有以信夫民,民有以爱夫上,上下之交既无隔阂,则君民之情自相浃洽。”[1]31“隔阂”表明了他反对君

8、民、吏民之隔阂,主张疏通隔阂,建立“政令下传,下情上报”的有效沟通机制的思想。《睦邻》曰:“夫中外之情所以不通也,以隔阂太甚也;而隔阂之故,由于情疏而不亲,势尊而不近。”[1]45此“隔阂”表明了他倡议沟通、畅通中西国家之间政情、商情,因势利导,反对隔阂、杜绝的思想。  总之,王韬在大肆批驳“君民隔阂”、“舆情隔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