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54895
大小:13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4
《高一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
2、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
3、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 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
4、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常往返、外地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说一说:哪一种属于人口迁移?让学
5、生理解人口迁移含义。1民工潮涌向城市2美国人口从"冷冻地带"向"阳光地带"转移3小吴去北京旅游一个月4三峡库区区民搬迁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去想里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特点原因流向意义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
6、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世界各的国生产发展不平衡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迁往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4.我国的人口迁移 原因特点流向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①人口移动规模小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②背井离乡大批迁移黄河流域迁往长江、珠江流域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东部沿海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
7、放政策人口流量增大,出现民工潮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迁往沿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活动 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可以请家庭亲属中有移民背景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以了解这种地理现象发生其影响。让学生讲解个人所在家庭的迁移经历进行探讨分析,然
8、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