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47350
大小:58.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1-04
《跨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跨国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摘要:跨国教育越来越具有教育外部的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输入国和输出国都希望通过跨国教育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并主要从获得经济收益、加强能力建设、发展人力资源和增进国际理解四个维度来形成各自不同的发展理念。跨国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经济价值取向、市场化倾向、边界模糊性和模式创新性等特征,但跨国教育侵蚀教育主权、威胁文化安全、消解教育公益性,并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方面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挑战。现阶段,我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引导跨国教育健康、稳步的发展。关键词:跨国教育;特征;发展理念;挑战;对策随着跨越国界的各种教育
2、供给模式的不断涌现,跨国教育现已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教局和欧洲理事会的工作定义,跨国教育系指“学习者不在颁证机构所在国而是在另一国接受的由该机构提供的各种高等教育学习项目、课程或教育服务(包括远程教育)。这类项目可以属于项目举办国之外的另一国的教育系统,也可独立于任何国家的教育系统之外。”自1995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教育贸易自由化把高等教育与其他第三级教育形式纳入全球贸易框架,为跨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国际性的制度保障,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跨国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今,跨国教育已成为第三级教育的重要因素。一、跨国教育的四个鲜明特征1.
3、经济价值取向跨国教育是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世纪高等教育的“跨国性”实际上是人类探索真理、发现知识和分享知识的一种体现。17世纪以后,教会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教会学校和西方列强在殖民地国家创办的各类学校(包括附属于宗主国的海外分校等)是跨国教育的早期形式。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争霸世界的两极,两国通过教育输出、教育援助等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国家经济,跨国教育成了两霸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和争夺势力范围的一个手段。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向的日益明显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西方新管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变得具有扩张性和侵略性。这种侵略性己不具有殖民地时代通
4、过武力和文化征服的显性特征,而是变得更加隐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改变原来的教育资助或援助政策,对外国留学生实施全额收费政策,以弥补因政府削减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而造成的办学经费不足。随着留学生源争夺的不断加剧,各国除了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留学生之外,还通过海外分校、特许经营、课程衔接、远程教育等形式积极拓展跨国教育服务。跨国教育同时也成了这些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增加和丰富收入来源的一大手段。跨国教育的发展使一些国际机构敏锐地感觉到它的特殊经济学意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原本与教育没直接关系的国际组织成了促进跨国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世界贸易组织把教育
5、服务纳入到服务贸易的框架之内。《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四种教育服务贸易方式中,“跨境交付”与“商业存在”与跨国教育直接相关,是跨国教育的主要实施形式。若跨国教育以课程衔接、联合学位/双学位等“商业存在”方式实现,它往往也伴有“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进入21世纪,经济合作组织会同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召开了多届“教育服务贸易国际论坛”,为推动教育服务贸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跨国教育作为一种学术流动表现了与学生流动类似的趋向:提供跨国教育服务的国家主要是英、美等工业化发达国家,而接受这类教育服务的主要是收入低下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是高等教育仍处于“精英”发展阶段或自身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6、相对低下的国家。1.市场化倾向跨国教育的市场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几方面:首先,在发展理念上,跨国教育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取向。根据经济合作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口’跨国教育的发展理念包括四个维度:获得经济收益、增进国际理解、加强能力建设和发展人力资源。在这四个维度中,经济收益占了重要的地位,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从长远来看也服务于经济目的。发展理念的经济价值取向决定了政策目标和制度安排的市场特征。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弥补国内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强化了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向“人才市场”和“科技成果市场”提供“产品”以获得市场回报的努力。其次,在运行机制上,市场力量是影响跨国
7、教育发展的主导性力量。跨国教育是在国际力量、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学术力量的整合过程中快速发展起来的教育现象。跨国教育由于跨越了国家和部门界限,其运行机制也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不同的跨国教育形式,往往体现着不同的协调机制。从极端的情况来看,有些跨国教育完全由市场驱动,其提供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如企业大学、营利性国际教育机构),因而没有国家可以对其所提供的教育的质量负责,对这类机构的质量评价也没有既定的程序,其协调主要靠市场力量。有些跨国教育是通过院校间的双边或多边互认协议实现的(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