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ID:23143279

大小:270.7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1-04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_第1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_第2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_第3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_第4页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统招专业硕士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教育综合)一、考查目标全H制攻读教冇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冇综合科目考试N容包括教冇学、屮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冇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lA)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力:教育学理论约60分屮W教冇史约3

2、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査范围教冇学理论屮W教冇史外国教育史教冇心理学教育学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2、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运行特点和组织结构等。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存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宵的现实问题。二、考查内容一、学校的性质、价值与目的(一)学校的性质学校的性质: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教育性是学校的基

3、本性质。学校的一切活动,从教学到管理到后勤服务等,都应该体现“教育性”。学校的其他特性都以此特性为基础和前提。1.教育的内涵与理解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十*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这个定义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首先指某一类型的有目的实践活动,而不足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JT•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成是双向建构过程,一方而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而是人的形成。个体的社会化就是指一种公民的培养,指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一定态度、情感、知识、技能、和信仰结构的成员。社会的个性化指把社会的各种观念

4、、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耍、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化心理结构和丰富的人格特质。円常生活屮,人们一般从个体或者社会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教育进行界定,有其局限性。2.学校的性质与价值(1)学校性质:一般意义上主要是指学校首先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组织的构成耍素——从学校理念到学校制度,到教师的任职资格或者学生的学习权利,一直到学校的建筑样式——无不带有浓厚的社会性,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及社会理想密不可分;其次,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主耍体现在专门的教育职能、专门的教冇人员、专门的活动闪容和形式,专门的评价方式和经费支持等;第三、学

5、校具有民族性,学校的工作,从教师聘任到知识的选择,到师生交往的方式,都必然带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第四、学校的变革性。学校是典型的资源依赖性组织,受政治、宗教、经济、军事、知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内部对知识和能力的无限追求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矛质影响,学校始终处于变革中。(2)学校的价值:学校的价值主耍指学校所发挥的具体社会功能,教师则是学校价值的具体实现者和承担者。学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学校的个体价值;二是学校的社会价值:三是学校的人类价值。1.学校的目的(1)新中国学校目的的历史演变(2)我W现行的教育目的及苏理解1993年2月13H,中共中央、国务院

6、印发《屮W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面句21世纪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徳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没者和接班人。”1995年3月18H,全国人大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屮华人民共和W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和结合,培养徳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没者和接班人。”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一教冇目的和方针确定了下来。教育目的内涵解析:办学原则与方针是与现代化建没和生产劳动结合;人才素质结构:徳智体全而发展;政治立场:社会主义;人冰培养的总体规格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全面发展与

7、个性发展的关系。人的全而发展是相对人的片而发展而言,个性发展是相对人的普遍意义发展而言,个性与人性相对应。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对全面发展的个性化表现。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包括身体与精神、智力与情感、道徳、价值观、信念的协调发展等。二、学校的历史与教育遗产(一)学校产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脑体分工的形成,教育成为一种专门活动;2.阶级的分化及教育的特权化发展促使教育的分化和学校的萌芽;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丰富是学校产生的重要条件。(二)学校的诞生1.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及其泥板书舍;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