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41525
大小:18.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xx年卫生局加强妇幼卫生规划发展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XX年卫生局加强妇幼卫生规划发展计划 今年是《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的终末评估年,也是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的关键年。我区妇幼卫生工作将继续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宗旨,以《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为主要任务,履行妇幼卫生公共职能,开展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实现保障母婴安全、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工作目标。 一、工作指标
2、孕产妇死亡率 控制在10/10万以下。 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 其他工作指标 1.早孕建卡率达80%。 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8%。 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4.住院分娩率达100%。 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8%。 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 7.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5%,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95%。 8.孕前传染病筛查率达90%以上。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
3、,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9.产前筛查率达90%以上。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5%以上。 11.儿童白内障筛查率达90%以上。 12.儿童髋关节筛查率达90%以上。 13.儿童先心病筛查率达90%以上。 14.适龄妇女妇科病完成当年计划的100%。 二、加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确定我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模
4、式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为主要职能,按照市局统一要求名称为“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实现内部功能、科室布局、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置。 依据相关政策,配齐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参照辖区人口核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5-80%。新进保健人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要到市妇儿保健中心接受为期一年的岗位培训。加强现有岗位人员培训,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我区妇幼保健力量。 落实我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基础建设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
5、幼保健科的标准化建设,达到符合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工作的需求。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确保经费,保障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严格依照市政府《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万元/万人口的标准拨付妇幼卫生群体保健经费。 三、保证母婴安全,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6、 强化责任 继续实行孕产妇死亡控制的领导责任承诺,强化辖区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实行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和归因分析,对可避免因素所致死亡进行责任通报和明令整改。 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1.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2.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孕妇早孕建卡率,二、三级医院要做好孕妇接诊的信息录入。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做好外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 3.做好辖区各级医疗保
7、健机构之间的转诊沟通,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鉴别转诊和全程监护。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抢救中心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沟通,保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保障母婴安全。 继续加强辖区二、三级产科建设和管理,强化助产技术服务等院
8、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培训和督导,提高产科质量。 定期开展辖区围产协作组活动,进行孕产妇死亡或危重病例讨论,推动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根据《市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制度》,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进行新生儿救治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