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30925
大小:299.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11-0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目次l总则2导流与渡汛3坝基与岸坡处理4筑坝材料5堆石坝填筑6面板与趾板施工7止水设施8观测仪器埋设9质量控制附录A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条文说明1总则1.0.1本规范适用于一、二、三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含砂砾石填筑的坝)的施工。四、五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可参照执行。 对于坝高超过70m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不论工程等级均应按本规范执行。1.0.2施工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积极试验论证,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采用。1.0.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相应的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2导流与渡汛2.0.1应充分研究坝址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及施工条件的特点,慎重确定施工导流与渡汛方案。2.0.2施工导流方案的选择,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因素: (1)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上游垫层坡面经防渗固坡处理后可直接挡水。 (2)施工初期,对下游坝坡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后,允许坝体过流。 2.0.3当确定未浇筑混凝土面板的坝体挡水时,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碾压砂浆、喷射混凝土或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等防渗固坡处理。2.0.4当确定坝体过流时,宜用加筋堆石或钢筋石笼等,对下游坝坡进行保护。石笼块石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坝体过流后,应对坝面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2.0.5选择导流、渡汛方案时,宜首先研究以低过水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和汛期利用坝体与导流建筑物共同泄流方案的可行性。2.0.6采用临时断面挡水渡汛时,应对临时断面进行设计。3坝基与岸坡处理3.1一般规定3.1.1坝基、趾板地基及岸坡的处理,均属隐蔽工程,应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认真施工。处理过程中地质人员应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3.1.2处理岸坡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防止两岸山坡雨水冲刷垫层。3.2坝基与岸坡开挖3.2.1趾板部位的地基开挖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按设计线剥离表层覆盖物,将已揭露的地形、地质资料提交设计单位,供调整趾板位置或坝轴线时参考。最终定线后再进行基岩开挖。建基面应符合设计要求。3.2.2岩石岸坡开挖清理后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趾板部位岩石边坡存在局部反坡或凹坑时,应进行削坡或填补混凝土处理。趾板以上的岩坡,如裂隙发育、风化速度较快,必须采取喷水泥砂浆或喷混凝土等保护措施。3.2.3风化岩石与砂砾石的临时开挖边坡,应满足稳定条件和施工要求。3.2.4堆石坝体底部保留的砂砾石层,应布置方格网点取样检验,或挖探井检查。根据其密度与级配情况由设计单位确定保留的范围与厚度。保留部分的表层,应在坝体填筑前用重型振动碾或夯板进行压实。3.3基岩防渗处理 3.3.1趾板部位岩石节理和裂隙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宜采用下列方法处理: (1)当岩石较完整且裂隙细小时,清除节理和裂隙中的充填物后,冲洗干净,并依缝的宽度,灌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封堵; (2)当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且渗水严重时,除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外,尚应在趾板下游垫层区的岩面上,浇筑混凝土盖板或喷射混凝土覆盖,并在混凝土保护段后铺设反滤料。3.3.2凡与趾板相交的断层或破碎带,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3.3.3岩石基础固结灌浆和帐幕灌浆按下列要求进行: (1)灌浆施工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的趾板上进行,趾板宜预留灌浆孔。 (2)水下部位的灌浆,应在水库蓄水前完成。 (3)灌浆压力应经试验确定。灌浆时不得抬动趾板。4筑坝材料4.1料场规划4.1.1施工单位应对料场进行质量、储量复查,并做好开采规划。4.1.2料场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料场可开采量(自然方)与坝体填筑量的比值:堆石料为1.1~1.4;砂砾石料,水上为1.5~2.0,水下为2.0~2.5; (2)不占或少占耕地,少毁林木; (3)爆破工作面规划应与料场道路规划结合进行,并应满足不同施工时段填筑强度需要; (4)主堆石坝料的开采,宜选择运距较短、储量较大和便于高强度开采的料场,以保证坝体填筑的高峰用量; (5)对于垫层等有特殊级配要求的坝料,必要时可分别设置专用料场; (6)充分利用枢纽建筑物的开挖料。开挖时宜采用控制爆破方法,以获得满足设计级配要求的坝料,并做到“计划开挖、分类堆存”。4.1.3垫层料及有特别级配要求的坝料需进行加工、掺配时,应有专用场地与设施,其生产能力应满足填筑强度要求。加工的垫层料应有足够的储备。4.2坝料开采与加工4.2.1主堆石料、过渡料,宜采用深孔梯段微差挤压爆破方法开采。坝料开采前,宜根据设计的级配要求进行相应规模的爆破试验。 4.2.2垫层料需要加工、掺配时,其加工、掺配方法,应按设计级配要求进行试验确定。垫层料亦可采用微差挤压爆破方法开采。4.2.3在寒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砂砾石坝料开采,应有足够的堆存储备,以满足冬季坝体填筑需要。4.2.4料场开采结束后,应及时对危岩和开采区进行处理。4.3道路与运输4.3.1施工现场的运输路线,应合理布置。其道路、桥涵的等级及标准应满足施工车辆与机械设备等通行的需要,其防洪标准不低于5年洪水重现期。4.3.2施工道路宜与永久公路结合。利用已建公路时,应按施工要求对其建筑标准进行安全复核。设于坝坡上的斜坡道路,其技术标准应在坝体设计时确定。4.3.3当运输道路跨越趾板及垫层区时,应有可靠措施确保趾板及垫层质量不受影响。4.3.4施工道路宜采用碎石路面,并应有专门养护机构和设备对其进行维修养护。4.3.5运输工具的选择,应根据坝料、填筑工程量、填筑强度、运输距离、施工场面确定。5堆石坝填筑5.1一般规定5.1.1堆石坝填筑,应在坝基、两岸岸坡处理验收及相应部位的趾板完成后进行。5.1.2堆石坝填筑开始前,应进行坝料碾压试验,优化相应的填筑压实参数。碾压试验的压实参数,主要为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加水量等。碾压试验的规模、深度,依工程情况、坝料性质、碾压机械类型等条件而定。5.1.3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填筑压实参数,并应进行抽样检查。对规定的铺料厚度应经仪器检查。5.1.4堆石坝体各分区的填筑,宜均衡上升,在垫层、过渡层与一定宽度主堆石区范围内,相邻填筑层的高差,不宜超过1个堆石填筑层的厚度。垫层、过渡层与堆石的填筑层厚度比宜为1:2。5.1.5必须严格控制上坝材料质量,不合格者不应上坝。 5.1.6原型观测仪器、设施,必须按设计及时埋设、建置,并做好保护与施工期的观测。5.1.7当坝体填筑与面板浇筑、坝基灌浆等工序同时进行时,应做好规划,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5.2坝体填筑5.2.1与岸坡、混凝土建筑物接触带的坝料填筑,应避免较大块石集中。与趾板、岸坡接触的垫层应采用小型振动碾薄层碾压,或用其它方法压实。5.2.2垫层料、过渡料铺筑,应避免颗粒分离,分离严重部位应予掺混或挖除处理。5.2.3垫层料的铺筑,应在上游坡面法线方向超填10~15cm,并应严格测量检查,也可利用激光扫描法进行控制。5.2.4坝料填筑应加水碾压。冲积砂砾石料的加水量宜为填筑方量的10%~20%,堆石料的加水量宜为10%~25%。当砂砾石中小于5mm的细粒含量超过30%,且含泥量大于5%时,应按试验严格控制加水量。 软岩堆石料的加水量,宜通过碾压试验确定。5.2.5坝料碾压必须采用振动碾,并按材料分区分段进行。碾压过程中应保证振动碾的规定工作参数。 垫层区的水平碾压,振动碾距上游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40Cm。5.2.6进入坝体填筑区的运输坡道,应设于填筑压实合格的坝段,道路路基应予相应压实。5.2.7当坝的上游坡面遭受冲蚀或发生塌坡时,应按专门设计进行回填、补齐。回填料应比原相应填筑料偏细,并采用薄层压实;回填区的坡面应超填20~30cm,以备削坡。5.2.8负温下堆石的填筑,可采用减薄铺筑厚度、增加碾压遍数、不加水的方法进行。在坝的下游部位,当材质坚硬时,负温下可正常施工,不加水。雪天施工时,堆石区的坝面积雪厚度不宜超过10cm。5.3垫层坡面碾压与防护5.3.1垫层填筑每升高10~15m应进行一次垫层坡面碾压。碾压前坡面应当洒水、预碾,然后对坡面进行修整。修整后的坡面,在法线方向应高于设计线5~10cm。 当垫层材料为砂砾石且处于多雨条件时,应缩短坡面碾压与防护作业的周期,并采取措施,保证坡面稳固安全。 5.3.2宜用8~10t振动碾进行坡面碾压,先静碾后振碾。碾压遍数,依碾压机具、垫层材料而定,宜静碾4遍,振碾6~8遍,上下一次为碾压一遍。振碾压时,只在上坡时振动,下坡时不振动。 对于砂砾石垫层坡面,亦可采用相应的振动板压实。5.3.3垫层坡面压实合格后,应尽快按设计进行坡面防护。防护常采用下列方法进行: (1)当用水泥砂浆防护时,可用人工或机械摊铺,振动碾碾压的方法施工。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碾压后的砂浆表面,不应高于设计线5cm、低于设计线8cm,并应养护。水泥砂浆应为低标号砂浆,其配合比、铺设厚度等应符合规定。 水泥砂浆防护层,亦可采用喷射或人工抹平的方法施工。 (2)当用喷射混凝土防护时,可采用半湿喷法。喷射后的混凝土表面,与设计线偏差不大于5cm,并必须养护。 (3)当用阳离子乳化沥青防护时,沥青乳剂的品种、配比、喷洒层数等,应通过试验确定。沥青乳剂喷洒后,即撒砂,使砂与沥青结合为牢固的沥青砂复合体。乳化沥青防护层的碾压方式、遍数可通过试验确定。6面板与趾板施工6.1一般规定6.1.1面板与趾板的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水泥品种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标号应不低于425号。使用矿渣水泥时,应经试验论证及主管部门批准。6.1.2面板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面板设计性能外,尚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1)水灰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宜取0.4501~0.55; (2)掺用减水、引气、调凝等外加剂及适量的掺合料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坍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温条件决定;当用滑槽输送时,仓面坍落度宜为4~7cm。6.1.3混凝土运输设备应根据施工条件选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或过多降低坍落度,并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和缩短运输时间。6.1.4混凝土入仓宜选用滑槽输送。滑槽顶端应设集料斗。滑槽衔接不得脱落、漏浆。滑槽出口距仓面的距离应小于3m。6.1.5浇筑混凝土时,应有防雨、防晒、防冻等保护措施。6.2趾板施工 6.2.1趾板混凝土浇筑应在基岩面开挖、处理完毕,并按隐蔽工程质量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趾板混凝土浇筑,应在相邻区堆石填筑前完成。6.2.2应按设计设置趾板锚筋,可将趾板锚筋作架立筋使用。锚筋孔直径应比锚筋直径大5mm,并用微膨胀水泥或预缩细砂浆紧密填塞。砂浆标号不低于20MPa。6.3面板施工6.3.1面板混凝土宜一次浇筑至坝顶;高度大于50m时,根据施工安排可分段浇筑,分段接缝应按工作缝处理。 面板混凝土浇筑,可由中心条块向两侧跳仓浇筑。宜避开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6.3.2浇筑面板前,应对垫层坡面布置3m×3m网格进行平整度测量,其偏差不得超过面板设计线5cm。6.3.3面板钢筋宜采用现场绑扎或焊接,也可预制钢筋网片,现场组装。6.3.4面板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滑动模板浇筑,也可用真空脱水工艺配套作业。设计滑动模板应注意如下事项: (1)适应不同条块宽度与形状的组合性能; (2)有足够的刚度、自重或配重; (3)安装、运行、拆卸方便灵活; (4)具有安全保险和通讯措施。6.3.5浇筑面板的侧模,可为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侧模的高度应适应面板厚度渐变的需要。其分块长度应便于在斜坡面上安装和拆卸。当侧模兼作滑模轨道时,应按受力结构设计。6.3.6侧模安装,应坚固牢靠,并不得破坏止水设施。其允许安装偏差为: (1)偏离设计线:3mm; (2)不垂直度:3mm; (3)20m范围内起伏差:5mm。6.3.7混凝土入仓必须均匀布料,每层布料厚度为25~30cm,并应及时振捣。振捣器不得靠在滑动模板上或靠近滑动模板顺坡插入浇筑层。振捣间距不得大于40cm,深度应达到新浇筑层底部以下5cm。使用的振捣器直径不宜大于50mm,靠近侧模的振捣器直径不得大于30mm。止水片周围的混凝土必须特别注意振捣密实。6.3.8面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滑动模板滑升前,必须清除前沿超填混凝土。平均滑升速度宜为l~2m/h,最大滑升速度不宜超过4m/h。6.3.9脱模后的混凝土应及时修整和保护。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铺盖草袋等隔热、保温用品,并及时洒水养护,宜连续养护至水库蓄水为止。 7止水设施7.1一般规定7.1.1周边缝、板间缝的止水型式、结构尺寸及材料品种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原材料的品种、生产批号、质量等均应记录备查。采用代用品时,须经过试验论证,并征得工程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7.1.2周边缝、板间缝下水泥砂浆垫的表面不平整度,在5m长度范围内最大下凹和凸起量不应超过5mm,砂浆垫宽度应大于止水垫片。7.1.3聚氯乙烯垫片应采用热沥青与水泥砂浆垫粘接,不得有褶曲、空泡,其中线应与缝的中线重合。7.1.4周边缝或水平缝中的隔离木板,必须刨光并经防腐处理。7.1.5已安装的周边缝止水片,必须及时用钢或木保护罩保护。7.2金属与塑胶止水片7.2.1金属止水片按设计规格要求,可采用冷挤压、热加工或手工成型,成型后的止水片宜进行退火处理。7.2.2成型金属止水片,在运输、安装时应避免扭曲变形。其表面浮土、锈斑、污渍等,需及时清除。砂眼、钉孔、缺口等缺陷应进行焊补。7.2.3金属止水片的连接,依其厚度可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搭接或对缝焊接。咬接、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对缝焊接时,应设贴补块并焊接在接缝两侧的金属止水片上,以增加抗拉强度。7.2.4止水片凸体空腔内应塞入可塑填料或泡沫塑料条、片,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进入空腔。7.2.5金属止水片就位后,与聚氯乙烯垫片接触的缝隙,必须作防止混凝土砂浆浸入其间的封闭处理。金属止水片中心线与设计线的最大偏移量,不得超过5mm。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止水片产生形变、变位或遭到破坏。7.2.6橡胶止水片的连接,宜采用硫化热粘合。塑料止水片的连接,按出厂技术资料要求进行。连接的接缝应予检验,不合格者应及时修补。 7.2.7橡胶、塑料止水片,应利用模板固定。止水片中心线与设计线的偏差,不得超过5mm。止水片的平面,应平行于面板,其翼缘端部的上下倾斜值不得大于10mm。7.3嵌缝填料7.3.1成品嵌缝填料,应抽样检验其主要技术指标;就地配制嵌缝填料时,应对原材料与加工成品抽样检验。7.3.2同嵌缝填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密实、洁净、干燥。嵌缝填料充填前,应在缝槽混凝土表面涂刷与嵌缝填料相同基料的稀释材料,干燥后方可进行热法或冷法嵌填。7.3.3当采用热法施工时,应有相应加热、保温措施,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注意操作安全。 热浇嵌缝填料时,应由下向上逐段进行,并尽量减少接头,浇筑过程中应随时驱赶气泡,使嵌缝填料填充密实。7.3.4嵌缝填料表面,应及时加设密封塑胶盖片保护。8观测仪器埋设8.1一般规定8.1.1观测仪器的埋设与施工期的观测,必须纳入施工计划,设置专职人员,负责及时埋设和观测,认真做好埋设记录,并做好安全防护。对各项观测仪器的初始观测值必须及时记录、整理,不得延误。8.1.2埋设观测仪器应以不挖坑槽埋设为主,坑式埋设为辅的原则进行。8.1.3混凝土面板的观测仪器埋设,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人身、仪器安全。8.1.4在堆石坝过水渡讯的条件下,已埋设的观测仪器应妥为封存、保护,并在汛后及时恢复、启用。观测仪器封存前与启用后,都应进行观测并记录、说明。8.2堆石观测仪器埋没8.2.1水管式沉降仪的埋设,可直接在填筑坝面进行,不挖坑、槽。 沉降仪的测头与连接管应予保护,且当测头以上填方厚度超过1.5m,管路以上超过1.0m时,方可恢复正常填筑。 8.2.2钢丝水平位移汁的埋设,应保证位移计的引张钢丝及其保护管的良好直线性与平整度,埋设后即可恢复正常填筑。8.2.3孔隙水压力仪的埋设,可直接在坝面进行,其测头、电缆必须用砂或砂砾保护,且当覆盖填方超过1.0m后方可恢复正常填筑。8.2.4坝内压力盒的埋设,应做好仪器基床面的制备与感应膜的保护。仪器基床面必须平整、均匀、密实,并符合规定的埋设方向。 压力盒的电缆保护与孔隙水压力仪相同。 界面土压力盒的埋设,应做好感应膜的定位、定向与覆盖保护,防止产生超读或欠读现象。8.3混凝土面板观测仪器埋设8.3.1面板测斜仪导管的铺设,应在面板混凝土浇筑28d后进行,导管末端不得穿过周边缝止水,导管应用钢罩妥为保护,在死水位以下或当面板上有防渗铺盖,或有冰情时,应加强防护。8.3.2测缝计的埋设,应在面板浇筑28d后进行。 单向测缝计埋设时,将测缝计平置,并严格控制其轴线垂直于接缝面;二向、三向测缝计的埋设,在单向测缝计的基础上进行,并严格控制各自的施测方向。 当三向测缝计为连体型时,埋设时应严格控制其测量基面同接缝面平行。 已埋设的测缝计,应对其测量量程予以调整,以适应施测方向的位移变化,测缝计应及时用钢罩妥为防护,当面板上有防渗铺盖或有冰情时,并应按专门设计保护。8.3.3应变计应布置在面板平面内,并在面板钢筋绑扎后进行,应变计附近0.5m范围的混凝土应设专人负责进行浇筑,防止仪器损坏。已埋设的应变计,应予调出其测量量程的50%,以兼测混凝土的拉、压应变。8.3.4无应力计的埋设,可采用隔离杯法。隔离杯设于垫层中,隔离杯中的混凝土,应用面板混凝土料并随面板浇筑进行。9质量控制9.0.1施工单位应建立质量检查组织。质量检查所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方法,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9.0.2质量检查的项目与指标,应符合本规范附录的有关规定。趾板基础处理、料场质量控制、坝体填筑密度、面板混凝土浇筑及接缝止水等工程质量,是面板坝质量控制的重要项目,必须严格进行质量检查。9.0.3质量检查成果,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应及时进行汇总、编录、分析,并妥为保存。附录A质量检查的主要项目及技术要求A1.1坝基与岸坡处理A1.1.1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1。表A1坝基与岸坡处理质量检查项目与技术要求项目质量要求地质钻孔、坑、竖井、平洞无遗漏,处理符合要求河床部位(1)草皮、树根、乱石、坟墓及各种建筑物等全部开挖清除;(2)表层覆盖的细砂、粉土、淤泥、泥炭、残枳土等已清除;(3)按设计要求清除砂砾石覆盖层岸坡部位(1)坡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清理符合规定;(2)坡面欠、超挖允许偏差为土30cm;(3)开挖坡面稳定,无松动岩块、浮岩、危石及孤石;(4)局部凹坑、反坡已按设计要求处理趾板基础(1)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2)趾板开挖尺寸和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无欠挖,超挖小于20cm;(3)断层、裂隙等已按设计要求处理;(4)灌浆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A1.1.2检查数量: (1)坝区地质钻孔、探坑、竖井、平洞应逐个进行检查; (2)坝区开挖清理按50~100m方格网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局部加密; (3)岩石开挖的总检查点数,200m2以内不少于20个,200m2以上不少于30个,局部突出、凹陷部位(面积在0.5m2以上者)应增设检查点; (4)趾板基础处理的检查数量,每块趾板(长度8~10m)的检查点数不少于10个。A1.2坝科填筑A1.2.1 一般要求: (1)料场的草皮、树根及覆盖物已清除干净,料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料不得上坝,检查项目参见表A3的有关项目; (2)施工机械的工况已检测,振动碾的型号符合要求,减振轮胎压力、振动频率、振幅等值符合要求; (3)填筑部位的基础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4)大型工程应在填筑前进行碾压试验,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Ⅳ级以下的坝,可根据已建成工程经验,初步确定碾压参数,并结合初期坝体填筑进行复核; (5)坝料压实质量检查,应以控制碾压等施工参数为主,试坑取样为辅。A1.2.2质量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 (1)质量检查内容与技术要求见表A2。表A2坝料填筑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项目质量要求坝料铺填厚度符合要求,无超厚;垫层区及过渡区无颗粒分离现象加水按要求进行坝料碾压碾压机械工况、碾压温数、行车速度应符合碾压试验所提出的要求斜坡碾压碾压机械工况、碾压遍数、行车速度应符合碾压试验所提出的要求上游坡面处理碾压砂浆护面的不平整度与设计线偏差为十5cm、-8cm;喷射混凝土护面不平整度与设计线偏差为±5cm (2)试坑取样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3。表A3试坑取样检查项目和指标项目质量指标超径颗粒含量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3%<1%细颗粒含量(d<0.1mm)垫层区爆破料/砂砾料8%过渡区主堆石区爆破石料砂砾石料2%5%泥团、冻土块无颗粒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密度(或孔隙率)符合设计要求A1.2.3检查数量。检测项目与抽样检验次数,见表A4。表A4坝料填筑检验项目与抽样次数部位检验项目抽样检验次数垫层区密度、颗粒级配水平1次/(500~1500)m3斜坡1次/(1500~3000)m3过渡区密度、颗粒级配1次/(3000~6000)m3主堆石区密度、颗粒级配坝轴以上1次/(4000~30000)m3坝轴以下1次/(10000~50000)m3 A1.3面板滑动模板A1.3.1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5。表A5滑动模板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项目质量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模板表面平稳、光洁、无杂物A1.3.2质量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6。表A6滑动模板检测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外形尺寸±10对角线相对差±6扭曲4表面局部不平度每米范围内不超过3滚轮或轨道间距±10轨道中心线±10高程±5接头处轨面错位2注:当采用无轨滑模时,亦可参照上述指标执行。A1.3.3检查数量。每块模板按上列项目进行检查,轨道至少每10m检查一次,每条轨道检查点数不少于8个。A1.4面板混凝土浇筑A1.4.1质量检查内容和质量要求: (1)质量检查项目和要求见表A7。表A7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项目和要求项目质量要求平仓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铺设均匀,分层清楚,无骨科集结现象混凝土振捣振捣器应垂直下插至下层5cm,有次序,无漏振铺料间歇时间符合要求,无初凝现象积水和泌水无外部水流入仓内,不允许有泌水现象泥凝土无不合格料进仓,虽有不合格料进仓,但能彻底处理混凝土养护在规定时间内,混凝土表面一直保持湿润 (2)质量检测项目和技术要求见表A8。表A8面板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项目质量要求表面平整度偏离设计线<±3cm 麻面无蜂窝孔洞无露筋无表面裂缝受压区允许有少量0.3mm以下的发状裂缝,受拉区允许有少量0.2mm以下的发状裂缝深层贯穿裂缝无抗压强度保证率不小平80%匀质性离差系数CV值不得大于0.18抗冻性符合设计要求抗渗性符合设计要求A1.4.2检查数量。面板、趾板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应以强度为主,并评定均质性指标。混凝土强度、抗渗、抗冻检查龄期均为28d。趾板每浇筑一块至少有一组强度检验试件;面板浇筑,每班取一组强度检验试件。抗冻、抗渗检验试件趾板每500m3成型一组,面板每1000~3000m3成型一组,不足以上数量者,也应取样一组。A1.5止水设施A1.5.1质量检查内容和要求: (1)止水制作及安装质量指标见表A9。表A9止水制作及安装质量检查项目和技术要求项目允许偏差金属止水橡胶、塑料止水片制作几何尺寸宽度±5±5高度(凸体及翼缘弯起部分)±2 桥部生矢高或中间圆管直径 ±2搭接长度(双面焊)>20>50中心安装偏差±5±5两侧翼缘倾斜偏差±5±10 (2)嵌缝填料的施工质量要求见表A10。表A10嵌缝填料的质量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伸缩缝的混凝土表面项目质量要求伸缩缝混凝土表面伸缩缝混凝土表面必须平整、密实,不得有益筋、蜂窝、面、起皮、起砂和松动等缺陷。预留槽涂刷稀料混凝土表面必须洁净、干燥,稀料涂刷均匀、平整、不得漏涂,涂料必须与混凝土面粘接紧密嵌缝施工填料应充满预留槽并满足设计要求断面尺寸,边缘允许偏差±10mm,填料施工应按规定工艺进行。密封盖板按设计要求设置,与混凝土面应粘结紧密,锚压牢固,必须形成密封腔,不得漏水 A1.5.2检查数量。止水设施每5m至少检查一点。附加说明主持单位:水利部建设开发司主编单位: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辽宁省水利电力厅参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新疆八一农学院陕西省水利电力土木建筑勘测设计院主要起草人:阮以弘韩正海司洪洋风家骥李良福洪重光杨立枕李忠定吴 哲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94条文说明编制说明 1987年12月,原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局根据国内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迅速兴起的形势,确定制订《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委托中国水利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面板堆石坝学组组织编写。 1988年5月形成初稿,经有关专家审查,并在1988年11月~12月南宁全国“土石坝情报网年会”及浙江省在成屏召开的面板坝现场交流会上征求代表意见后,编写组讨论修改,形成《规定》的讨论稿。1989年5月在湖北宜昌“面板堆石坝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上,征求与会代表的意见,并邀请部分专家召开了《规定(讨论稿)》的审查会,会上基本肯定了其总体框架结构,进一步明确了编写原则。会后,编写组对《规定(讨论稿)》作了修改。1989年8月水利部建设开发司在北京约请有关专家和编写组部分成员,就《规定(讨论稿)》总的框架、章节的划分以及内容等,进行了更具体的讨论。经编写组修改,1990年元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1990年10月在西宁召开的面板堆石坝学术交流会上,也征求了代表意见。在此基础上,1990年12月完成送审稿,并根据有关单位意见及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改名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1991年元月在天津杨村召开的《规范》(送审稿)审查会上原则通过,并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经局部修改后,1991年2月完成报批稿。 本规范共分九章及一个附录,主编单位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科学研究所负责第一章、第四章的编写及全规范的统稿工作,其他各章的编写分工为:辽宁省水利电力厅负责第二章、第九章和附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第五章、第八章,新疆八一农学院水利系负责第七章,陕西省水利电力土木建筑勘测设计院负责第三章和第六章。 本规范(送审稿)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为纪云生同志,参加送审稿和报批稿的修改及审定工作的有李允中、许红波、张严明等同志。 本《规范》是我国第一本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编制过程中,特别注意广泛收集、总结我国第一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成功经验和有关技术标准。但我国兴建混凝土面板坝的历史不长,加之编写经验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使用者发现问题后及时函告主编单位。目次1总则2导流与渡汛3坝基与岸坡处理4筑坝材料5堆石坝填筑6面板与趾板施工7止水设施8观测仪器埋设9质量控制1总则1.0.1明确本规范的适用范围。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级别,可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中的有关条款确定。 建于峡谷河床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库容较小的情况下,其工程等级按标准划分可能是Ⅳ、Ⅴ级,但坝较高,因此必须强调当坝高超过70m时,不论工程等级,仍应遵循本规范。1.0.2研究和应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并可促进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对此,本条强调以既积极、又慎重的科学态度,在进行试验、验证、评定后,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条件下,积极采用。1.0.3 本条明确本规范与现行有关施工规范的协调与统一。本规范是针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的特有问题作出规定,以替代和补充有关施工规范中相应的内容。因此,对本规范未列入的有关施工要求,还应遵照有关专项施工规范执行,如坝体堆石填筑,参照《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SDJ213—83);面板混凝土施工,参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2导流与渡汛2.0.1施工导流、渡汛方案的选择,是土石坝施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方案合理,不仅可以降低施工导流费用,还可缩短工期。在确定施工导流渡汛方案时,要充分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自然情况及施工条件,经过方案比较,择优选用。2.0.2面板堆石坝可以在有保护的条件下利用堆石坝体挡水甚至过水渡汛,以减少导流建筑物的规模。这既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之一,也是施工的需要。对于面板堆石坝施工,特别是当工程规模很大或导流流量很大时,若不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则往往需要加大导流建筑物规模,使施工费用大幅度增加,同时,施工强度也很难满足安全渡汛的要求。西北口坝如果采用高围堰全年挡水方案,其围堰高度约50m,回填方量60万m3(其中粘土14.6万m3),为修建高围堰,需要耗费大量投资,而且会推迟工期一年。因此,采用坝体挡水方案具有较多优点。2.0.3当确定坝体挡水渡汛方案时,则必须对上游坡面进行防渗固坡处理,目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碾压砂浆固坡:在垫层面进行斜坡碾压后,摊铺5~8cm厚的水泥砂浆,用振动碾压实,以形成坚固的表层。我国成屏坝以150#砂浆固坡,挡水深18m,关门山坝采用50#砂浆固坡,挡水深11m,均取得了良好的挡水效果。 (2)喷射混凝土固坡:在碾压后的垫层表面喷5~8cm厚的混凝土,以起到防渗、固坡作用。这种方法在南美使用较广泛。我国西北口坝采用该法,汛期挡水水深达30m,效果良好。 (3)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固坡:在压实后的垫层表面,喷洒2~3层乳化沥青,各层间并撤以河砂,进行碾压,形成坚实表层。澳大利亚大部分面板坝均采用了此种固坡方法。2.0.4利用堆石坝体汛期过流时,必须对坝体进行保护,特别是要保护下游坝坡,以免冲刷破坏。在澳大利亚,由于水文、气象因素特殊,几乎所有的面板堆石坝施工中都对下游坡进行过水保护,随时准备过流。图2.0.4-1罗沃尔伦坝的钢筋网保护1—锚筋:底部钱筋φ5mm,长19m;上部锚筋φ 堆石体过流保护措施,早期常用加筋堆石,具体做法是在下游堆石坡面,分层铺设钢筋网,并用水平拉筋锚入堆石体内。据统计,一般保护网所用钢筋直径及网格尺寸,纵向钢筋采用φ14~28mm,间距15~45cm;横向钢筋用φ 2mm,长7m,水平向间距1500mm;2—面层钢筋网:链式连接的网,用4mm铁丝,网孔尺寸50mm×50mm,网高23mm;3—水平的主筋φ2mm,竖向间距1350mm;4—第2填筑层;5—第1填筑层8~24mm,间距25~100cm;水平铺筋用φ20~38mm,长4~6m,水平间距为0.5~3m。钢筋网布置可参阅图2.0.4-l。 由于设置钢筋网和堆石体填筑施工干扰较大,近期澳大利亚修建的一些面板坝,大都采用圆筒形钢筋石笼护坡。1981年建成的马琴托士(Mackintosh)坝,高75m,下游坡采用圆筒形钢筋石笼防护,为防止过水对石笼的破坏,采用垂直防护墙结构,如图2.0.4-2所示。钢筋笼顺坝轴线水平分层放置,笼径0.94m,长2.4m,钢筋直径5mm,网格尺寸为50mm,每个石笼均以锚筋分别锚固,基础部位每笼用4根90mm×12mm、长8.6m扁钢锚固,顶部用2根75mm×9mm、长25.5m扁钢钱固,垂直墙高达23m。 默奇松(Murchison)坝的圆筒形石笼则是顺坡面放置,为防止漂木对石笼的破坏,在笼间浇筑混凝土,每个石笼用一根φ24钢筋锚固,如图2.0.4-3所示。澳大利亚1986年完建的利斯(Reece)坝,高122m,亦采用了顺坡水平安放钢筋笼的过水保护措施,如图2.0.4-4所示。因钢筋笼不再拆除,作为坝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求装笼石料要符合坝料要求,在振动台上填充,使其充分密实,汽车运上坝面,吊车安装。采用预制石笼后,使施工速度加快。图2.O.4-2马琴托士坝的下游坡过水保护1—堆石;2—锚筋;3—圆筒形钢筋笼垂直墙图2.0.4-4利斯坝堆石分区1—防浪墙;2—混凝土面板;3—2A区;4—2B区;5—2C区;6—混凝土趾板;7—2B区(坝顶堆石);8—3B区;9—2B区;10—用于充填钢筋笼的3C区;11—河床砾石层图2.0.4-3默奇松坝下游坡过水保护1—堆石;2—圆筒钢筋笼护坡;3—锚筋;4—钢筋笼混凝土;5—圆筒形钢筋笼;6—水平锚筋;7—插筋 至于坡面保护的高度,各坝差别较大,约在2~50年一遇洪水位左右,大部分采用10年一遇洪水位,有一些工程还进行风险性分析,以获技术经济最优方案。 坝体过流将对填筑面造成一定冲蚀和淤积,为确保坝体质量,应予处理。 2.0.5已建成的面板坝,大都采用低围堰保护、枯水期正常施工及大汛期坝体过流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这一措施所需费用最少。2.0.6渡汛临时断面失事将导致溃坝,因此,其顶部高程、坝坡等,须进行认真设计。3坝基与岸坡处理3.1一般规定3.1.1本条强调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基与岸坡处理的重要性。坝基的稳定和安全是保证面板坝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趾板地基又是面板坝防渗的关键部位。而且由于坝基与岸坡处理系隐蔽工程,若处理不当不仅直接影响坝的安全,亦较难补救,甚至拖延工期和增加投资。因此,本条提出对坝基与岸坡的处理,必须按设计要求与有关规范认真施工,并应特别注意趾板地基的处理。 工程实践表明,地质勘察工作不仅仅限于设计阶段,而且要延续到施工阶段。在施工期间,对坝基与岸坡的开挖清理,常会发现一些新的地质问题,有时甚至还会发现重大地质问题。为此,本条还强调在坝基与岸坡处理过程中,应有地质人员参加,如实、准确地进行地质描绘、编录及整理。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使坝基与岸坡处理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确保工程质量。3.1.2在面板堆石坝施工中,岸坡附近的截流排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垫层冲蚀破坏。哥伦比亚坝高148m的萨尔瓦兴娜坝,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雨水严重冲蚀上游垫层的问题,为修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事后,在紧靠趾板外缘设置了挡坎,并在斜坡上修建木制导流槽。当被冲蚀的区域重建时,又遇到一场暴雨,两小时达60mm。由于已采取上述防护措施,因而没有引起什么问题。如安其卡亚及西北口工程,在施工中也发生过类似问题。据此,本条特别提出在岸坡处理时,应采取截流排水等措施,如在趾板外缘砌筑临时挡坎,或在岸坡上修筑专门排水系统,以防止岸坡暴雨径流对上游坝坡及垫层造成冲蚀破坏。3.2坝基与岸坡开挖3.2.1已建成的面板坝工程都十分重视趾板部位的地基定线与开挖,趾板最终定线是在施工过程中完成的。为了获得地质条件较好、开挖与处理工程量较省的趾板线,有时还需要对坝轴线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3.2.2两岸岩石岸坡的趾板地基开挖清理,要力求连续平顺,目的在于避免因地基突变而引起不均匀沉陷,导致面板局部应力集中。1986年,泰国的高兰坝(高130m ),在成功地运行2年以后,突然发生裂缝事故,引起严重漏水。1986年7月对面板检查,发现面板裂缝位于较高凸起的岩石附近,该凸起岩石明显地将堆石体分成两个部分。裂缝几乎从上至下贯穿面板,裂缝最大宽度达7mm。产生这些裂缝的原因是,岩石突起的两侧与凸起的上方的沉陷不同所致。 对于趾板上游岸坡开挖揭露的岩石,如裂隙发育、风化速度较快时,必须采取喷水泥砂浆或喷混凝土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岩石表面风化、波浪淘刷等的破坏。3.2.4本条内容系综合国内外面板堆石坝坝体下覆盖层处理的资料提出的。 如我国1988年建成的坝高58.5m的关门山坝,坝轴线下游的河床砂砾石覆盖层,经勘查无软弱夹层存在,予以保留。坝轴线上游部分,最初根据面板应力分析结果,考虑到坝基沉陷对面板影响较大,故原计划将该部位2~6m厚的河床砂砾石覆盖层全部清除;但在施工中发现,沉积于河床部位的砂砾石非常密实,将其挖除而换填以堆石料并无必要。 我国坝高95m的西北口面板坝,经坑探与趾板基础开挖,查明河床覆盖的7~8m厚的砂砾石层没有淤泥及粉细砂层。根据试验结果,砂砾石不仅级配优良而且变形模量大于堆石。因此,确定仅挖除靠近趾板50m范围的砂砾石覆盖层。 澳大利亚1971年建成的110m高的塞沙那坝,保留了堆石坝体下6m厚的砂砾石覆盖层。这是因为考虑到砂砾石比较完好,并且在蓄水前大坝重量可以使其固结。根据监测结果,坝的运行性态良好。 哥伦比亚1985年建成的坝高148m的萨尔瓦兴娜坝,坝基为厚约30m的冲积层,原决定全部挖除。但在开挖上游围堰基础时,发现冲积层为密实的砂砾石,与坝体内用振动碾压实的砂砾石相近,可作为坝基承载层,确定直接在冲积层上填筑坝体。蓄水以来变形较小,运行情况良好。 上述已建工程的实践表明,对面板坝堆石坝体下的覆盖层,应改变过去一概挖除的过高要求,先布置方格网点,勘探查明覆盖层的组成及其性状,是否有淤泥、泥炭、粘土和细粉砂层,通过试验测定砂砾石层的密实度、级配与有关力学指标,再确定开挖范围与深度。3.3基岩防渗处理3.3.1趾板地基承受的水力梯度最大,因此,除对地基进行固结和帐幕灌浆以外,还必须对趾板部位岩石节理和裂缝进行严格的处理。基岩表面节理和裂缝中,一般有充填物,承受水力梯度的能力不高,需要清除充填物后,灌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以提高其抗冲蚀能力。地基开挖好后,进行严格冲洗,不应留有任何松散颗粒,目的是使趾板混凝土与岩石牢固结合。当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会引起严重渗水时,需要浇筑混凝土盖板或喷射混凝土;为防止细料被渗漏带出,盖板后还需铺设反滤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趾板地基承受大的水力梯度。 3.3.2本条规定对与趾板相交的断层或破碎带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主要是消除它在渗漏、管涌与溶蚀等方面的危害。顺河向的断层、破碎带常是库水渗漏的通道,必须予以特别注意。3.3.3趾板基础的灌浆是为了减小通过趾板基础的渗漏量,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要求通过灌浆截断渗流通道及加固可能发生浸蚀的地层。因此,灌浆作业除严格遵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DJ210—81)外,还提出了三点要求: (1)面板堆石坝的趾板即为灌浆的盖板,因此,只有在趾板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在其上进行灌浆施工。为便于灌浆钻孔,防止破坏趾板钢筋,根据国内外经验,趾板宜预留灌浆孔。 (2)如果在水库蓄水后再进行灌浆施工,将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在上游水头的作用下,地下水压力高,渗透流速大,灌入的水泥易被渗水带出而影响灌浆质量。因此,本条强调水下部位的灌浆,应在水库蓄水前完成。 (3)为保证灌浆质量,应进行灌浆试验。在保证不致将趾板抬起的条件下确定灌浆压力,灌浆时严格控制灌浆压力。4筑坝材料4.1料场规划4.1.1为保证料源的质量和储量,本条强调施工单位在进入现场后,应对设计给工程提出的料场进行复查,确定料场的质量和储量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并在料场复查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工程施工总进度的安排,做好料场开采规划:如料场开采顺序,梯段开采高度、掌子面分块分段长度,堆、弃料场地,风、水、电设施、火工材料库、运输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以及钻爆、挖、运设备的配备等。 在西北口面板堆石坝工程施工中,由于对料场选择及坝料开采经验不足,料场规划简单化。尽管施工单位挖运设备生产能力强,也无法满足坝体挡水安全渡汛所需要的开采强度,造成料场供给受影响,致使当年坝体填筑到渡汛挡水高度的目标受挫,坝体被迫采取过流渡汛保护,耗资上百万元,原预计可缩短一年工期的目标也未能达到。可见,搞好料场规划的重要性。4.1.3垫层料制备系统,要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并要有一定储备数量,否则,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如湖南株树桥面板坝工程,因垫层料供应不足,致使垫层料层面低于过渡料和主堆石料,形成了高差达29m,使后续垫层料填筑时,两种坝料结合处压实不匀,坝料纵向结合层面出现断续沉陷开裂缝,缝隙达3~5cm。后来进行了返工,重新填筑,可见,垫层料要有足够的储备量,以适应坝体填筑强度同步上升的需求。4.2坝料开采与加工 4.2.1面板坝主堆石料及过渡料,由于粒径较大,常由石场直接开采,为获得较好级配坝料及较大的开采强度,绝大部分已建和在建面板坝工程,采用了深孔梯段开采及微差挤压爆破技术,采用100型钻,梯段高度约为12~15m。 爆破试验的目的,是为施工提供合理的爆破参数,以获得粒径与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及成本低廉的坝料。爆破试验应在主要料场中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对于中、低坝,亦可结合施工进行试验工作。4.2.2垫层料颗粒设计较粗时,如经爆破试验可以满足垫层料设计级配要求,垫层料也可以由来石场直接开采,可使造价大幅度降低,关门山工程已提供了成功的经验。4.2.3砂砾石料场,大都分布在河床附近,施工受河水及地下水影响大。对寒冷地区,冬季冻深较大,而冻结后的砂砾石料会使机械开采困难。因此,为保证冬季正常施工,必须储备足够的坝料,以降低砂砾石的含水量,供冬季坝体填筑使用。4.2.4料场开采结束后,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和危岩,若不处理,可能成为事故的隐患。料场的开采,破坏了周围的农田和植被,因此,为保护周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也应采取一些环保措施予以处理;即使在库内淹没线以下的料场,进行适当处理,也将有利于养殖业生产。4.3道路与运输4.3.1在现代土石坝施工中,自卸汽车运输占主导地位,国内90%以上的土石坝施工,均采用了正铲装车、自卸汽车运输的方式。因此,提高汽车运输效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措施是建好场内外道路。布置运输线路应重视以下问题:优先考虑单向循环线路,使轻型、重型汽车互不干扰;同时,还需合理确定路面等级,尽量降低纵坡坡率,以提高行车速度。 面板坝坝址常位于河流的中上游,由于山谷狭窄,公路大都顺河流走向修建,如把防洪标准定得过高,势必抬高路面、加大桥涵,使筑路费用加大,另外,临时公路即使遭到损坏,恢复也较容易,因此,防洪标准可以较低。根据国内外建坝经验,其防洪标准以不低于5年一遇为宜。4.3.2一般山区公路的标准较低,大都不能满足大型施工运输机械的运行要求,因此,施工队伍进场后,应对可利用的永久公路路段,进行安全复校。坝下游坡是否设置“之”字形上坝道路,设计中应有明确规定。4.3.3在面板坝施工中,运输线路难免跨越趾板和垫层区。工程实践已经证明,只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线路跨越趾板和垫层是不会有问题的。至于保护措施,有的采用钢栈桥跨越,但大多数工程是采取在趾板上垫以一定厚度的石渣来保护的。位于垫层区或其它部位的坝内道路,要求按坝体规定的料物填筑,并进行压实,不允许以浮渣筑路。 4.3.5运输工具的选择,应按坝料性质、运输条件、施工强度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后选定。堆石料以采用较大吨位揭自卸汽车为宜;砂砾石料则可用自卸汽车,也可用皮带运输机,但宜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5堆石坝填筑5.1一般规定5.1.1本条目的在于保证堆石坝体的填筑质量,保证坝基、坝头岸坡处理以及趾板浇筑的质量,避免交叉施工干扰,以利施工安全。此种交叉施工,在西北口工程已有教训。当时左岸坝基处理未结束,河床段趾板正施工,而大坝填筑已进行,为了留出邻近趾板的填筑工作面,大坝填筑不得已采用了先填主堆石区,后填过渡层、垫层区的做法,结果形成了大坝上游低,下游高的“梯田式”填筑,梯田台阶层次最多达6层,大大影响了填筑质量与施工效率。株树桥、成屏一级坝施工中也有类似现象。在国外,如A.瓦蒂(A.Varty,1985)等在总结澳大利亚在这方面的经验时,强调要竭尽全力在堆石填筑开始之前完成全部趾板施工,其原因也在于此。 然而,当坝底较宽、较长,或有专门施工安排时,经过周密规划、组织,也允许坝体填筑在相应部位的趾板完成后提前进行。此种安排,有时也是保证安全渡汛或缩短工期所必须的。5.1.2堆石坝的填筑与碾压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也是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由于每一工程的规模、坝体设计要求、填筑坝料的性质、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等各不相同,填筑与压实的参数也有差别,因此,本条要求在堆石坝填筑开始之前,对坝料进行碾压试验。其目的在于根据工地具体条件,对设计提出的压实标准进行复核,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加水量等),并提出完善的施工工艺和措施。 本条进一步明确坝料碾压试验的规模和深度,依工程的重要性及具体条件有所区别,不强求一致。对于大型、重要或特殊情况(如高地震区等)的工程,都应进行碾压试验;而对于中小型工程或坝不高的情况,则可根据压实机械、工程经验采用类比法选定压实参数,并结合施工在坝的下游部位进行检验性试验。5.1.3填筑压实参数确定后,强调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并抽样检查。其目的在于,把现时主要靠挖试坑等检查法控制填筑质量的做法,逐步转变为依靠严格掌握压实参数来保证填筑质量,以减少施工干扰,提高施工效率。5.1.4 坝体填筑应做到平起、均衡上升,是一般土石坝施工的总要求,对于面板堆石坝来说,垫层、过渡层与相邻主堆石区的填筑尤应如此。坝面的平起、均衡填筑指有计划的,各分区、各部位相互呼应的连续填筑,并非一定是全断面的平起填筑,特别是在坝的底部,或坝较高、断面较大时。在后一情况下,除抢筑临时断面的安排外,允许在下游部位预先填筑堆石以争取进度。但是,绝不能形成“梯田式”或“鱼背式”的填筑坝面。按照国外经验,面板下游30m以内的坝面,应保证连续平起、均衡上升。垫层、过渡层、主堆石区之间的填筑面高差,澳大利亚规定以相应的一层铺筑厚度为限,比较严格。根据我国经验,本条规定层差不超过一层。其目的在于保证各分区之间的良好结合,以及面板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堆石体达到较高的密实度。5.1.5本条强调,上坝材料应在料场或采挖地即予以控制和认可,做到不合格的坝料不上坝。因为一旦上坝,即影响坝体填筑的正常进行,造成返工处理和不应有的干扰。对于已运至坝面的不合格材料,原则上予以坚决铲除,但视其类型与成份可运至指定的填筑标准较低的部位。5.1.6观测仪器、设施的埋设、建置是坝体施工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条在于强调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特别需要注意观测设施的施工保护。5.1.7在一些面板坝施工中,特别是在坝高大,底部宽的条件下,往往坝体填筑与面板浇筑、坝基灌浆等工序同时进行。由于平行立体作业,会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因此,本条强调做好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证质量和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5.2坝体填筑5.2.1本条强调接触带的坝体填筑用较细石料与小型振动碾碾压,原因在于这些部位大型振动碾难以压到,容易形成空隙,并可能出现集中渗流。5.2.2垫层料、过渡料、主堆石料,其各个颗粒间只有单纯的接触连系,因而不同粒径与质量的颗粒,在卸料、铺筑、推乎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颗粒分离。这是迄今面板堆石坝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对于垫层与过渡层而言,由于其相对于面板的变形以至渗流性质的需要,不允许其在填筑过程中产生严重的颗粒分离。 为了减少颗粒分离现象,一般有两个途径可循,即改善材料的级配与采取相应的有效施工方法。级配改善主要是增加细颗粒的成份,使其起一种包裹、挟持的作用,以阻滞较大颗粒的分选、集中。根据J.谢拉德(J.Sherard)1985年的研究成果,当小于5mm的颗粒含量少于20%时,施工时不可能避免分离,但如增加到40%或更多,则有可能避免分离。 从施工上说,为了减少颗粒分离可采用以下方法: (1)跳堆法,即在已压实的坝面上,按铺筑一层料需要的数量,跳隔一定距离卸料,然后推平成连续层的方法; (2)润湿坝料法,即使材料在运输车内润湿,以增加颗粒之间的团聚力,阻滞颗粒彼此分离; (3)掺混法,即对已分离集中的大颗粒区掺混较细坝料的方法。国外曾用此法。 5.2.3本条规定,旨在保证碾压后的上游坡面满足设计要求。关于超填宽度,在巴坦艾(BatangAi)坝为10cm,在特劳油(TerrorLake)坝为15cm。国外较多的工程,规定碾压前的坡面不平整度为0~15cm或5~15cm。本条结合国内情况,取其较大值。5.2.4堆石坝填筑时加水,目的在于使材料浸湿,软化细粒并降低粗粒的抗压强度,以提高压实密度和效率,减少竣工后的后期沉降。加水的作用效果与堆石母岩的岩性与岩质、堆石的粒径与形状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新鲜、坚质、浑圆形的堆石、砂卵石,加水对其压实的效果不明显。这方面已有不少实例和试验资料,如奥罗维尔(Oroville)、首取川、横山坝等。但对于湿单轴抗压强度显著降低的岩石、砂粒和细粒含量较高的堆石,其加水效果较好。基于以上情况,本条仍强调应加水,尤其对于中、高坝。 堆石的加水量,是以其填筑堆石的体积比表示,一般依堆石料的类型、性质、填筑部位、坝的高度等条件并经试验确定。本条所提的加水量指标是根据国内外堆石填筑的工程经验确定的。5.2.5面板堆石坝主要的设计原则是控制堆石坝体的变形,尽量使堆石坝料碾压密实,因为只有振动压实才能保证堆石的高密度。为此,本条规定坝料必须采用振动碾碾压。 由于堆石填筑包括卸料、铺料、洒水、压实等多道工序,在垫层坡面上还需要进行修整、斜坡碾压和堆石保护。由于工序较多,为避免混乱和出现安全事故,本条规定坝面填筑应分区分段进行,宜适当划分工作面,在各填筑块上依次完成各道工续。 振动碾的减振轮胎压力、振动轮的转数等,随振动碾的工作而逐渐降低或衰减,从而影响其工作功能与效率,因而必须定时检查,及时调整、处理。为了确保压实质量,本条提出应保持振动碾的规定工作参数。 垫层区在进行水平碾压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应尽量向上游边缘延伸,以便垫层充分压实。根据国内经验,40cm是保证安全的最佳距离。5.3垫层坡面碾压与防护5.3.1垫层坡面的防护,是在面板浇筑之前的临时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雨水冲蚀与施工期的挡水或过水渡汛,以及提供面板施工的工作基面。然而,最经常的则是防止垫层坡面受雨水冲蚀,特别是在多雨地区。垫层坡面,特别是邻接岸坡的部位,如不作相应防护或防护不及时,最易遭受暴雨径流的冲蚀破坏。这方面,国内外都有严重教训。如国外安其卡亚(A1toAnchicaya,1974),萨尔瓦兴娜(Salvajina,1983)坝,国内的西北口坝,都遭受过垫层的冲蚀破坏。1988年6月,西北口坝区暴雨,洪流顺右岸山坡自溢洪道进口直冲垫层坝面。结果,靠近右岸趾板的垫层被冲成宽12~16m、最深达9.5m的深槽,冲蚀总方量约3000m3。 为了及时地对垫层坡面进行防护,而又保持堆石坝的填筑施工效率,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本条规定,垫层填筑每升高10~15m,即应进行一次垫层坡面的碾压与防护。在多雨地区,尤其当垫层料为砂卵石时,尚应缩短这一填筑与防护的周期。 垫层坡面碾压前,应以已超填的坡面为基础进行修整。修整后的坡面不平整度,国内尚无资料,国外一些工程的规定则不甚相同。在塞沙那(Cethana)、下比曼(Pieman)为+5~+15cm,在高兰(1(haoLaem)为0±15cm,在温尼克(Winneke)为0+15cm。参照这些规定,结合我国的施工情况,本条对此不平整度,从偏严的方面考虑,高于设计线5~10cm。 当垫层材料为砂卵(砾)石时,由于此种材料较易受雨水冲蚀,应采用较薄的填筑层,以便及时进行坡面碾压与防护。对于较重要的工程或雨水较大时,也可采用巴坦艾坝采用的加设细铁丝网表层防护法。即,随垫层填筑,随时在其坡面铺设细铁丝网,并予压实、防护的方法。5.3.2坡面碾压,是由于已压实合格的垫层,其上游邻坡边缘带(含超填部分)无法进行平面碾压,为使混凝土面板有一个坚实的支撑面,而在垫层上游坡面上进行的专门碾压。这也是面板堆石坝特有的碾压工序。 上述无法进行平面碾压的垫层上游邻坡边缘带,其宽度一般不会超出0.4m,例如关门山坝、西北口坝。亦即实际需要压实的松散层的厚度不大,加之在斜坡上工作的条件,故其碾压机械的吨位不宜过大。按国外实践,一般坡面用振动碾重10t,仅法迪斯(LesFades)坝用8.5t,萨尔瓦兴娜坝用5t;关门山坝用9~10t,西北口坝用12t。为此,本条规定用8~10t。这也是国内可以做到的。 在巴坦艾坝的施工中,曾使用过振动板。此种机械很适用对连接趾板区的压实,故本条规定也可使用振动板压实。5.3.3对于垫层坡面防护的方法,本条规定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碾压砂浆法,喷射混凝土法,以及喷射阳离子乳化沥青法。碾压砂浆法简单易行,对中型工程特别适用,例如关门山、成屏一级坝的经验。喷混凝土法对于较高的坝优越性明显,并已用于西北口坝,情况良好。 防护层的敷设,调整、补偿了垫层坡面的表面不平整度与材料分布的不均一程度。但防护层的表面仍然不可能十分平整,因而从施工上讲,仍需有不平整度的规定。 防护层施工不平整度的规定,涉及混凝土面板应当按超厚还是应当按欠厚浇筑考虑。从国外经验来看,阿里亚(Areia)坝面板平均超厚70mm,高兰坝面板超厚83mm,萨尔瓦兴娜坝超厚50~220mm;塞沙那坝设计时允许超厚125mm。但下比曼坝则允许欠厚,规定当承压库水水头为29~55m时,允许欠厚5~25mm。 我国混凝土面板坝的施工经验尚不足,面板厚度控制的经验尚待积累。考虑到这种情况和实际施工的方便,为安全计,本条按照防护层表面的起伏差作了相应规定。即对于水泥砂浆层,在5m范围内的起伏差不应高于设计线5cm,低于设计线8cm;对于喷射混凝土层,与设计线偏差不大于5cm。对于阳离子乳化沥青层,由于层厚很薄,可通过试验确定。 6面板与趾板施工6.1一般规定6.1.1鉴于面板与趾板处于外部水位变化区,经常受水流冲刷,在寒冷地区尚有抗冻要求,因此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且要求其标号不低于425号。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曾对西北口面板坝工程采用不同品种水泥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品种对面板混凝土和易性有较大影响,采用保水性好、泌水量少的水泥,其混凝土和易性好,且易于输送。试验认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最适宜于浇筑面板混凝土;矿渣水泥保水性差,泌水量大,其混凝土和易性也差。为此,本条规定,对矿渣水泥,应经试验论证及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6.1.2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 (1)达到设计的混凝土标号,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要求; (2)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满足施工对混凝土流动性的要求; (3)具有一定的抗渗性、抗冻性及抗侵蚀性,满足工程运用时的防渗与耐久性要求。 在同时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应达到节约水泥、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面板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有其特殊性,这是因为面板采用滑模施工。为了保证模板顺利滑升,要求拌制出的混凝土凝结时间合适;便于滑槽输送,且在输送过程中不离析,不分层;入仓后易于振捣,出模后不泌水、不下塌、不被拉裂。根据以上要求,参考国内外工程经验(如表6.1.2-1),本条规定水灰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宜为0.45-0.55。表6.1.2-1几座坝面板混凝土性能与主要控制参数坝名建成时间抗压强度R28(MPa)最大骨料粒径(mm)水泥用量(kg/m3)水灰比W/C含气量(%)坍落度(cm)备注塞沙那19714040320~3700.41~0.473~54卵石骨料下比曼198640402800.553~54人工骨料考兰坝198432.537.5300 4~6最大8 阿里亚198032.5~3920 5.0~7.5用引气剂和减速水剂萨尔瓦兴娜198534.3 平均4.110左右混凝土泵和溜槽输送谢罗罗198427.638 5最大5.1 西北口198826.2 250~100.44~0.524~54~7 在混凝土中掺用引气剂,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离析与泌水,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不透水性及抗裂性,并明显改善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国内外大多数工程面板混凝土中均掺入引气剂,其含气量在3%~5%范围内。至于其它外加剂,如减水剂、调凝剂等,可根据其作用和具体的施工条件选用。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掺用减水剂,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混凝土的离析与泌水,使混凝土宜振捣密实,并节约水泥用量。掺用调凝剂(包括早强剂、速凝剂、缓凝剂),能根据不同条件的施工需要调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保证面板滑模上升速度,以及出模后的混凝土稳定性。 掺用的外加剂及其合适的掺量,都应根据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与施工工艺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温条件决定。 滑槽输送面板混凝土的关键是坍落度的选用是否恰当。坍落度太大,超过10cm时,混凝土的滑行速度过大,在滑行过程中石子先于砂浆,出现入仓后混凝土的不均匀现象;塌落度太小,低于2cm时,混凝土松散,增加滑行阻力,不仅影响施工速度,而且在滑行过程中有砂浆在下、石子在上的分层现象。 坍落度对混凝土入仓后的振捣、出模后的泌水或流浆都有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太干时,难于振捣,出模后混凝土表面因缺浆容易形成蜂窝、麻面;混凝土太稀时,在振捣过程中易形成石子下沉的分层现象,因砂浆大部分在上面,出模后泌水较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水流的痕迹,严重的会造成流浆,影响施工质量。 西北口坝曾进行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试验研究,当坍落度在4~7cm范围内时,石子与砂浆粘结牢固,在滑行过程中很少离析分层,且滑行速度适中,沿滑槽下滑的状态良好。为研究混凝土和易性与施工质量的关系,还分别对几种不同坍落度与出模混凝土质量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6.1.2-2所示。表6.1.2-2不同坍落度条件下出模的混凝土质量序号坍落度(cm)出模混凝土质量情况11~3表面有蜂窝、麻面现象,难以振捣密实24~7表面较为平滑38~9表面泛浆410以上出现流淌 上述资料表明,坍落度对混凝土输送、面板滑模施工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坍落度严格加以控制。本条依据工程实践经验和试验成果,提出面板滑模施工出模混凝土质量情况表面有蜂窝、麻面现象,难以振捣密实表面较为平滑表面泛浆出现流淌用滑槽输送时,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4~7cm范围(晚间混凝土入仓坍落度宜为4~5cm;白天混凝土入仓坍落度宜为6~7cm)。6.1.3 面板坝工程的混凝土运输设备,国内一般采用自卸汽车、皮带输送机或吊罐等,国外有采用混凝土泵运输的,可根据地形条件、施工设备情况与运输要求等综合考虑选用。选择的混凝土运输设备及其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相适应,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运输过程中不致过多损失混凝土的坍落度。6.1.4国内外面板坝工程的施工实践均已证明,滑槽是较为合适的坝面斜坡运送混凝土拌和物工具。 西北口坝滑槽输送混凝土的系统,主要由集料斗、滑槽、Y型叉槽与摆动槽支架等部件构成。滑槽采用36cm×40cm的U型槽,每节长度为1.2m和1.5m两种,随滑模上升逐节脱落。经施工现场运用表明,滑槽输送混凝土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操作容易,使输送后的混凝土仍具有原有的和易性,且能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现象和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 关门山坝的滑槽,用厚2mm的铁板制成宽40cm、高25cm的U型槽,每节净长175cm,搭接5cm,重28.5kg。为了减小滑槽入仓口的摆度,尽量减少平仓作业量,每块12m宽的面板设两条滑槽,施工运用效果良好。 巴西的阿里亚坝,面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长达170m的滑槽,混凝土也未出现分离现象。6.1.5面板与趾板施工期间,应加强气象预报工作。根据气象资料,对不同施工雨季事先作好妥善安排。6.2趾板施工6.2.2本条是基于国内已建面板坝工程经验提出来的。用微膨胀水泥或预缩细砂浆紧密填塞,目的在于保证锚筋的锚固作用。6.3面板施工6.3.1对坝高度大于50m的坝,根据施工安排和工程运用的需要,面板混凝土可分段浇筑。如巴西1980年建成的160m高的阿里亚坝,混凝土面板分两期施工。哥伦比亚1985年建成的148m高的萨尔瓦兴娜坝,混凝土面板分三期浇筑。分段浇筑面板的实践已表明,在坝体填筑继续进行的同时,浇筑混凝土达某一中间高程是可行的,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没有发现因随后坝体填筑引起的位移,而使前期浇筑的混凝土面板发生明显位移。分段浇筑的接缝,按施工缝处理,钢筋应穿过此缝。 在不影响总进度前提下,宜优化面板混凝土浇筑时段。一般应避开高温季节浇筑面板混凝土。6.3.2每块混凝土面板尽可能地按照垫层表面轮廓放样,即在坝料填筑完成后,以3m×3m的网格对整个垫层面进行一次测量,设置作标志的测点,并测定与设计堆石表面的相对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每块面板的混凝土厚度和纵剖面,以使超浇的混凝土量减至最少,并保证面板达到设计厚度的要求。 6.3.3国内几座面板坝施工时,面板钢筋均采用现场绑扎、焊接。如关门山坝,钢筋由人工运至仓面,人工绑扎。西北口坝架设面板钢筋网时,采用牵引式台车配合人工运输钢筋,先打设斜坡固定插筋,再在斜坡面上现场绑扎、焊接钢筋网。 国外面板坝施工时的面板钢筋,有些工程也采用预制钢筋网。如塞沙那坝,所有面板的钢筋都预先编织成宽11.9m、长9.1m的钢筋网,每一钢筋网重4t,用专用台车运输和铺设;萨尔瓦兴娜坝,面板钢筋全部预制成15m宽、9m长的钢筋网。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由于现场安装面板钢筋具有所需设备少,要求工作面小等优点。本条建议宜优先采用现场绑扎或焊接钢筋网的方案。当采用预制的钢筋网时,应注意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钢筋网不得变形、松脱和开焊。6.3.4面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滑动模板从趾板到坝顶连续施工的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面板堆石坝工程的。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面板坝均采用滑模浇筑方法。我国已建成的面板坝的施工实践表明,面板混凝土采用滑动模板浇筑,既能保证施工质量,又能加快施工速度,且能节省模板。因此,本条提出混凝土面板优先采用滑动模板浇筑。 滑动模板的长度由面板的纵缝距离而定,宜选用3的倍数。为便于运输和适应面板不同宽度的要求,模板采用分段组合式,以3为设计模数拼装组合成各种长度的模板。如西北口坝的滑动模板,中段长6m,两侧段长3m,可拼装组成12m和6m两种不同跨度的模板,适应河床段与岸坡段不同条块宽度的面板浇筑;关门山坝滑模的分节长度为6m,两节组合可拼装成12m的模板。本条对滑动模板设计提出四点要求,目的是使滑动模板安全可靠,施工方便。 根据国内外在浇筑溢流面、预制构件等方面的经验,采用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对于混凝土面板防裂有显著效果。因此,鉴于国内外混凝土面板坝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面板裂缝,本条提出了采用真空脱水工艺,以改善混凝土面板的抗裂性能。6.3.5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使侧面模板满足使用要求。6.3.7面板混凝土的滑模施工,强调均匀布料、薄层浇筑。这一施工方法的优点是:①滑升牵引力小;②斜坡滑槽在集料斗控制下处于连续供料状态,减少混凝土拌和物的分离;③混凝土工作度小,其振动波不致因钢筋或模板传递使脱模混凝土受到微振而产生局部坍塌或隆起变形。根据施工经验’,入仓混凝土的每层厚度控制在25~30cm范围较为适宜。 靠近侧模处的钢筋较密,又有止水设施,捣实较为困难。因此,对接缝止水部位混凝土振捣必须特别注意,应采用小振捣器(直径不大于30cm)仔细振捣,以确保质量。6.3.8滑模施工时的滑升速度,应与浇筑强度、脱模时间相适应。 西北口坝滑升速度平均1.8m/h,最大曾达到4m/h,此时出模混凝土的凝结硬化程度低,易于泌水,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因此,对滑模的最大滑升速度应加以限制,不宜超过4m/h。 关门山坝,面板宽度12m,滑模沿坝坡向长度1.1m,混凝土坍落度4~5cm,滑升最大速度为2.2m/h,实际总平均滑升速度为0.8m/h。 塞沙那坝,滑模宽度12.2m,沿坝坡向的长度为1.8m,混凝土坍落度5.1cm,平均滑升速度为1.8m/h。阿里亚坝,面板宽度16m,滑模沿坝坡向长1.1m,混凝土坍落度8cm,平均滑升速度为1.5m/h。 萨尔瓦兴娜坝的滑模宽度为15m,滑模沿坝坡向的长度为1.8m,混凝土的平均坍落度为10cm,平均滑升速度第一期为1.8m/h,第二期为2.2m/h,第三期为2.4m/h。 根据上述工程的实际经验,本条提出乎均滑升速度控制为1~2m/h。7止水设施7.1一般规定7.1.1本条限定了施工的任意性,明确施工与设计的关系,确保遵循设计意图和施工质量。7.1.2本条旨在保证板问缝、周边缝附近混凝土面板的均匀性,并为面板端部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层,防止因厚度突变而产生过大的超静定应力,造成面板局部破坏和止水设施的破坏。所规定的不平整度要求,主要是参考了塞沙那坝的经验。7.1.5根据国内外经验,止水设施,特别是周边缝处的止水设施,经常遭到岸边落石、人踩及施工机具的碰撞而造成损坏。而且一经损坏,很难进行修复和更换,因此,必须及时采用木盒或金属盒进行保护。7.2金属与塑胶止水片7.2.1金属止水片的加工成型必须符合规格,以保证安装和工作可靠。要防止弯曲成型时金属止水片被折裂。根据苏联的经验,其弯曲半径与厚度之比必须大于1.0~1.5。 根据研究经退火处理的金属止水片,其延伸率和抗往复弯折能力大为提高,因此要求金属止水片在加工完毕后,必须进行退火处理,以降低其变形模量。铜片未退火时变形模量为116700MPa,退火后则为38200MPa,降低了66%。 7.2.2本条旨在保证金属止水片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并防止因其自身缺陷而产生漏水通道。7.2.3金属止水片在现场进行衔接,为防止在接缝处产生渗漏,咬接、搭接后,必须再进行焊接处理。有时因施工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咬接、搭接时,可采用对缝贴焊。 金属止水片焊接方法较多,但以氧—乙炔焊最为普遍,其焊接质量也易掌握。7.2.4金属止水片空腔是使其具有较大变形能力的主要构造,为此必须防止其它刚性物质填入腔内,防止浇筑的混凝土浆液进入腔内。要求施工时填入泡沫塑料、聚胺脂类可压缩性材料,既防止混凝土入腔,又保证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7.2.5本条旨在保证金属止水片准确就位,同时要精心施工,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金属止水片遭到破坏,产生位移或混凝土出现缺陷,引起绕渗。7.2.6止水带的衔接处是防渗的薄弱环节,应加强焊接质量控制,对橡胶止水带最好采用硫化器进行热粘合。其它方法的粘合质量,均不如热粘合法。对塑料止水带,由于塑料品种繁多,有各自的焊接要求,因此提出了参照厂家的规定进行焊接。7.2.7本条旨在保证橡胶、塑料止水片准确就位,并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止水破坏。7.3嵌缝填料7.3.1嵌缝填料多为沥青类、高分子塑料类材料组成,性质极易变化。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性能指标。生产配制时,对这些易老化原材料应严格遵守生产程序及技术规程,以防止达不到技术要求。7.3.2填料与混凝土接触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防渗能力,因此必须对有缺陷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以保证填料的紧密结合。7.3.3本条强调了填缝材料在遭受高温时,易产生热老化。因此,必须控制其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7.3.4密封塑胶盖片的作用一是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填料而使其老化;二是与混凝土表面紧密粘接,防止漏水,保证水头压力100%荷载均匀的作用到填料上。当缝发生变形时,在该水头作用下能够将填料充满缝中,防止渗漏,同时盖片本身就是一道设置在表面的止水,因此,必须保证其与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并具有防渗性能。8观测仪器埋没8.1一般规定 8.1.1本条强调了观测仪器埋设必须纳入施工计划,并设置专职人员负责。根据以往国内面板坝和土石坝观测仪器埋设的施工经验,对有关埋设及初始值观测等问题给予重视,以便在施工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和施工过程中得到重视。8.1.2现代堆石坝的施工,往往采用大型施工机械,以快速高强度填筑。为此,要求观测仪器的埋设应工艺简单、速度快,以尽可能地减少对施工的干扰。然而,在高密度的堆石填方中,开挖坑槽很困难,开挖后回填到原填筑状态更不容易,所以,在土石坝中广泛采用的、传统的坑槽式埋设方法,很难实施。故面板堆石坝观测仪器埋设,应优先采用不挖坑槽的埋设方法。但考虑到某些特殊情况和以往的习惯,本条规定以不挖坑槽埋设为主、坑式埋设为辅的埋设原则。8.1.3混凝土面板仪器的埋设,是在陡坡、薄面板的情况下进行,为此,本条特别强调人身、仪器安全。考虑到仪器周围混凝土的浇捣影响,本条还要求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防仪器被损坏。8.1.4本条目的在于保证埋设的观测仪器不致因堆石坝过水渡汛受到破坏,以及汛后能正常启用。强调汛后及时恢复启用是鉴于西北口坝已有这些方面的教训。8.2堆石坝观测仪器埋设8.2.1水管式沉降仪直接在填筑坝面上埋设,不用开挖坑、槽,简单易行,在西北口等工程中已取得了这方面的经验,但还须强调施工保护,即仪器与其连接管、线以上可以恢复正常施工的最小安全填筑层厚度。本条参照有关土石坝的经验,以及在西北口的试验作了明确规定。对沉降测头的安全覆盖厚度规定为1.5m,连接管的覆盖厚度为1.0m。8.2.3参照8.2.1。8.2.4土压力盒的埋设,除仪器保护外,应特别注意“埋设效应”问题。为达到较好的“埋设效应”,从埋设技术上来说,土压力盒的埋设,应使其周围的保护材料,同时具有尽可能近似于其原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为此,在堆石坝体中的土压力盒埋设,包括仪器基床面的制备与其感应膜的保护,可参照国内外土石坝的经验,采用过渡层法或透镜体法。 土压力盒多成组埋设。为了控制各压力盒的监测方向,有的通预浇的混凝土块固定,有的直接在埋设点附近就地固定,同一测点各压力盒之间的间距宜为O.5~1.0m。 界面土压力盒埋设时,应使感应膜面同监测结构物面齐乎。如膜面高于结构物面即产生超读现象,反之,如低于结构物面则产生欠读现象。8.3混凝土面板观测仪器埋没8.3.1 测斜仪的导管,一般顺面板坡面铺设,沿铺设线的面板表面即跟踪管的测斜基床面。此面应予处理、整平,务使平顺,无急剧凹凸。导管铺设时,应先将其下端固定于趾板上,并使管内一对导槽的规定施测平面与面板平面平行,以保证量测的可靠性。当导管下端固定于趾板上时,应采取措施不使导管穿过周边缝止水。导管下端也可固定于面板末端,但由于面板末端产生变形,从观测结果的可靠性来说,应尽可能将导管下端固定于趾板上。8.3.2本条包括了现时应用的几种测缝计,即单向、二向、三向测缝计。后者包括组装型与单体型三向测缝计。单向、二向测缝计多用于面板竖缝监测,二向、三向测缝计多用于面板周边缝监测。8.3.3鉴于面板应变计埋设条件的恶劣,本条强调专人负责仪器周围的混凝土浇筑,并随时检查仪器讯号,确保埋设质量。8.3.4本条只规定了在垫层中埋设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国外曾用于高兰坝等工程,在国内也曾用于西北口工程。然而,这一方法施工比较困难,且需在垫层中挖坑埋设,限制了其布设数量,因而对面板应力应变的计算可能影响较大。9质量控制9.0.1本条根据《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办法》及《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制订。9.0.2本条系根据《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249—88)的精神,为了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开展质量评定和评优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结合混凝土面板坝的特点及要求,补充和制订了质量检查标准(见正文附录),作为日常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标准。回首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