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21039
大小:21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04
《极管其他7种应用电路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极管其他7种应用电路详解关键字:(1)二极管简易直流稳压电路及故障处理(2)二极管温度补偿电路及故障处理(3)二极管控制电路及故障处理(4)二极管限幅电路及故障处理(5)二极管开关电路及故障处理(6)二极管检波电路及故障处理(7)继电器驱动电路中二极管保护电路及故障处理9.4二极管其他应用电路及故障处理 许多初学者对二极管很“熟悉”,提起二极管的特性可以脱口而出它的单向导电特性,说到它在电路中的应用第一反应是整流,对二极管的其他特性和应用了解不多,认识上也认为掌握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就能分析二极管参与的各种电路,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害了自己,
2、因为这种定向思维影响了对各种二极管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许多二极管电路无法用单向导电特性来解释其工作原理。 二极管除单向导电特性外,还有许多特性,很多的电路中并不是利用单向导电特性就能分析二极管所构成电路的工作原理,而需要掌握二极管更多的特性才能正确分析这些电路,例如二极管构成的简易直流稳压电路,二极管构成的温度补偿电路等。9.4.1二极管简易直流稳压电路及故障处理 二极管简易稳压电路主要用于一些局部的直流电压供给电路中,由于电路简单,成本低,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二极管简易稳压电路中主要利用二极管的管压降基本不变特性。 二极管的管压降特性
3、:二极管导通后其管压降基本不变,对硅二极管而言这一管压降是0.6V左右,对锗二极管而言是0.2V左右。 如图9-40所示是由普通3只二极管构成的简易直流稳压电路。电路中的VD1、VD2和VD3是普通二极管,它们串联起来后构成一个简易直流电压稳压电路。图9-403只普通二极管构成的简易直流稳压电路1.电路分析思路说明 分析一个从没有见过的电路工作原理是困难的,对基础知识不全面的初学者而言就更加困难了。 关于这一电路的分析思路主要说明如下。(1)从电路中可以看出3只二极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性可知,这3只二极管如果导通会同时导通,如果截止会同时截止。(
4、2)根据二极管是否导通的判断原则分析,在二极管的正极接有比负极高得多的电压,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的电压,此时二极管均处于导通状态。从电路中可以看出,在VD1正极通过电阻R1接电路中的直流工作电压+V,VD3的负极接地,这样在3只串联二极管上加有足够大的正向直流电压。由此分析可知,3只二极管VD1、VD2和VD3是在直流工作电压+V作用下导通的。(3)从电路中还可以看出,3只二极管上没有加入交流信号电压,因为在VD1正极即电路中的A点与地之间接有大容量电容C1,将A点的任何交流电压旁路到地端。2.二极管能够稳定直流电压原理说明 电路中,3只二极管在直流工作电压的正向偏置作用下
5、导通,导通后对这一电路的作用是稳定了电路中A点的直流电压。 众所周知,二极管内部是一个PN结的结构,PN结除单向导电特性之外还有许多特性,其中之一是二极管导通后其管压降基本不变,对于常用的硅二极管而言导通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压降为0.6V。 根据二极管的这一特性,可以很方便地分析由普通二极管构成的简易直流稳压电路工作原理。3只二极管导通之后,每只二极管的管压降是0.6V,那么3只串联之后的直流电压降是0.6×3=1.8V。3.故障检测方法 检测这一电路中的3只二极管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测量二极管上的直流电压,如图9-41所示是测量时接线示意图。如果测量
6、直流电压结果是1.8V左右,说明3只二极管工作正常;如果测量直流电压结果是0V,要测量直流工作电压+V是否正常和电阻R1是否开路,与3只二极管无关,因为3只二极管同时击穿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测量直流电压结果大于1.8V,检查3只二极管中有一只开路故障。图9-41测量二极管上直流电压接线示意图4.电路故障分析 如表9-40所示是这一二极管电路故障分析表9-40二极管电路故障分析 名称故障分析理解方法某只二极管开路电路不能进行直流电压的稳定,且二极管上没有直流电压,但是电路中R1下端的直流电压升高,造成VT1管直流工作电压升高。二极管导通后的内阻很小,这时相当于3只二极管内阻与
7、电阻R1构成对直流电压+V的分压电路。当二极管开路后,不存在这种分压电路,所以R1下端的电压要升高。某只二极管短路电路能够稳定直流电压,但是R1下端的直流电压降低了0.6V,使VT1管直流工作电压下降,影响了VT1管正常工作。二极管短路后,它两端的直流电压为0V,所以3只二极管上的直流电压减小了。 5.电路分析细节说明 关于上述二极管简易直流电压稳压电路分析细节说明如下。(1)在电路分析中,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知道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但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