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07798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4
《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作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作文[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作文]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如果说语文教师有什么抱怨的话,那么最多的一句怨言可能就是:“批改作文太累了!”然而学生却不领老师的辛苦情,仍然是“谈作文色变”,拿起笔作文时,照旧是“理屈词穷”,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作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略谈几点:1、命题作文的长期运用。而且没有依据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考虑儿童生活经验来命题,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使学生不能“用我手动我脑写我心”,用教师的“要你写”取代了学生的“我要写”,这样,作文的主角——学生在作文中完全出于被动地位,
2、写出的文章千文一面,没有个性。2、“为作文而生活”。“问渠哪得清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动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许多教师便采用了“要写什么,就学什么”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写参观记,就去参观工厂、大型建筑物;要写景色,便去游览;甚至不管班级或学校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上一篇作文,本来搞活动可以帮助积累材料,却被千篇一律、极其教条的做法影响了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产生对作文的厌恶心理。3、“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行之已久。这样就用固定的框框困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习作整齐划一,缺乏生机,作文过程中学生冥思苦想、抓耳挠腮,而教师又常常陷于辛辛苦苦地批改、苦口婆心
3、地讲评而收效甚微的境地。4、怕作文的“病”往往是老师传染给学生的。平日里,我们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外是在写字、读书、说话和作文几方面进行。教师能在课堂上范写生字、范读课文,而说话教学更是我们的拿手活计。唯独作文课上,教师讲作文要求,就让学生自己写。聪明的学生感悟到:“老师为什么不像教写字、朗读那样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呢?她呀,也怕作文吧!”显然要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仅以“怎么写”和“怎么批改”这两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还要讲“动真格的”,不单是针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它学科的教师做得比我们好,如音乐教师边弹琴边唱歌给学生听,美术教师在黑板上做范画;体育教师做各种示范动作……教师
4、教得有滋有味,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语文教师作文,不同于写文学作品及学术论文,而是要求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写作过程,这其中的好处很多:1、指导习作轻松,小学四年级作文《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作文》()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作文2 第2篇高中作文《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3篇 〖预览〗发布时间:2017-04-01 1、《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试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开
5、始读《红楼梦》了,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小时候素来不爱读书,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儿时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是这么理解的。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宝玉为何有
6、此感?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 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所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对封建社……教作文需动“真格的”—谈教师“下水”作文3 第3篇越长大越孤单作文1200字 〖预览〗以前常常会听到比自己大的人们说“人啊,越长大越孤单”,那时候的我还太小,不明白为什么人会越长大越孤单。人慢慢长大,能力越来越强,能到达的地方不是就越来越多了吗,那么结交的朋友不是也应该越来越多吗,怎么还会越长大越孤单呢? 但是,现在长大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句话的含义。 儿时,街头巷口的孩子们总是聚在
7、一起玩,有好吃的互相分享,有好玩的总是一起玩,孩子们的纯真眼里,似乎所有小伙伴都是最好最好的朋友,执着地认为这些小伙伴都是自己永远的好朋友,可以在一起一辈子。 上了学,爸爸妈妈便不能再让你像以前那样到处去疯玩了,你和原来的小伙伴们渐渐失去了联系,甚至有时在街上看见了也不能一眼就认出来,或许觉得有些奇怪便也没有打招呼。 再长大一些,你已经是高年级的孩子了,对校门口附近总是三五个聚在一起趴在地上玩游戏的孩子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