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六“题”

中考作文六“题”

ID:2308950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中考作文六“题”_第1页
中考作文六“题”_第2页
中考作文六“题”_第3页
中考作文六“题”_第4页
中考作文六“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六“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考作文六“题”  中考作文中常常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使我们的文章扣紧话题:  一、精心审题,明确限制  射箭要看靶子,对准靶子,有的放矢。作文要看题目,审题准确、全面,不折不扣地按照题目要求去做。以便在及格的基础上,稳妥地向成功挺进。  清人薛雪《一瓢诗话》中有言:“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即审题尽可能慎重地思考,明晰地辨别。  见到一则作文题,我们要思考,题目由哪几部分构成?命题的意蕴何在?指向哪

2、里?怎样才能稳中创新?  2012年岳阳市中考作文《回望》,告诉我们必须写一则回首往事、生活、思想的文章,而回望的东西必须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这是精准审题的关键所在。2012重庆中考作文《那件小事激励着我》,告诉我们把握三个要素,第一,必须是小事;第二,动词,激励,告诉我们小事必须要激励意义;第三,对“我”的激励和影响。2012宁波中考作文《你是我的一本书》,则必须考虑比喻修辞的使用,书,是一个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座老房,一处风景,弄清比喻是审题的关键。5  要做到精准审题,必须仔细阅读、分析试题中的每

3、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确保无一遗漏。  二、精心拟题,一目了然  好题目如同人的眼睛,是一扇透视作者心灵和为文为人的窗户。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写出新颖、简洁、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来,使文章标题一目了然,新颖独到,发人深思,引人入胜,醒人耳目。  如《九百九十九个心愿》套用了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通俗明了,妥贴自然,让人耳目一新。《世上只有爸爸狠》,既借用了歌词,同时又使用了反语,巧妙独特;《爱在阳光中成长》《初三老人和我有个约会》《粉身碎骨为考试》标题则使用了比喻、拟

4、人、夸张等手法,新颖具体,形象生动,使文章锦上添花。  三、开篇入题,凸显主旨  中考作文入题要快,要在短时间内凸显主旨,这样才能吸引阅卷者的目光,使阅卷者在快速接触文章的几秒钟内“接受”你的文章,“赞同”你的文章,“欣赏”你的文章。  以下开头都是优秀的“开篇入题,凸显主旨”的开头:  “微笑,它带给我们的是很多愉悦与欢畅的心情,可以将它比作一把火、一片温暖的阳光、一个最让人心动的表情……微笑,它犹如灿烂的阳光,犹如一把黑夜的火把,让光明和温暖穿越冷漠的空间,传递着一腔热情、一份关怀、一份温暖、一份宽慰……”201

5、2年河池市中考满分作文《动人的微笑》“微笑,如春雨一般凉爽,如彩虹一般绚烂,像春花一样可爱,像冬雪给一惊喜。”2012年山西省中考满分作文《微笑的魅力》“5父母,一个温馨的名词;亲情,一段动人的旋律,无论时间如何推移,亘古不变的是暖暖真情。”2012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歉疚》  如果开篇就能扣紧标题入题,就为全文定下基调,能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果形成与文章结尾相照应的形式,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四、行文扣题,波澜起伏  行文过程中要处处扣题,让文章产生波澜起伏之美。2012年临沂

6、市中考满分作文《倾听》,行文中多次扣题,文章以“我喜欢聆听蜂儿嗡嗡飞舞的声音”“我喜欢静听晶莹的雪花飘飘悠悠下落的声音”“我喜欢倾听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我们凝神聆听老师不倦的教诲,娓娓的话语”作为段首句,统领各段,随着作者感情的起伏而起伏,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涌动,感受到文章的摇曳多姿之美。  最后结尾是强烈的抒情和呼唤,“学会去倾听你身边的任何人和事。”“学会去体验那份快乐。”行文扣题,有着波澜起伏之美。  五、示例证题,论证有力  2012年海南省中考满分作文《架起交流的桥梁》,示例证题,论证有力。“钱

7、钟书教授曾这样婉约地拒绝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交流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事例论证了语言的魅力。交流的伟大作用。5  2012年东莞市中考满分作文《找好自己的位置》,举鲁迅的例子,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我们的先辈鲁迅青年时代曾立志‘从医救国’,却发现‘一个人的体格无论如何健全,只要他的精神不健全,那么他

8、仍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最终他发现,只有从文学上唤醒民众,才能使他们为自由而斗争,为祖国的荣辱而斗争,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做了一名文学家。无情的批判,犀利的语言,只为唤醒麻木的民众,他最终成了一名享誉中外的文学巨匠。”通过鲁迅的事例,论证了找准自己位置的重要性,有力的论证了主题。  六、结尾点题,画龙点睛  结尾应当再次点题,画龙点睛,升华文章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