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83570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渗透环保理念 营造绿色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渗透环保理念营造绿色课堂 【摘要】当今社会环境教育已成为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素材有很多,这些地理教材为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这些地理教材及身边实例予以适当点拨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另外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这样更加真实,学生体会更深刻。 【关键词】环境教育;渗于课内;寓于课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森林滥伐、水土流失、气候变暖、臭
2、氧层破坏、雾霾……为此,我国政府早就发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号召,作为与环境保护教育直接相关的地理教师责任更加重大,要把有关自然与人文的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使学生以高度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约束自己平时的破坏环境的行为……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该怎么做呢? 一、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 1.了解环境现状6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材中一幅幅的图片、一段段的文字真实的告诉学生一个被污染得面目全非的地球。比如:全球气候变暖、城
3、市上空的大气污染、荒漠化问题等。再如:各个国家曾经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汞污染事件、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以及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无锡太湖的蓝藻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这些生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从而增强学生环保的责任感。 2.增强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就是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以及利用、改造、美化环境能力的教育。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
4、中,结合以上知识进行环境教育,可使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环境意识。 3.掌握环保知识 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才能懂得如何去保护环境。比如:教学中老师教给学生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毁林和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这样学生就知道要去保护森林。另外在讲到南极臭氧空洞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冰箱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会大量消耗臭氧,学生就知道应选用无氟冰箱。 4.强化法制观念 为治理现有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我国出台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
5、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21世纪议程―6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等。有些法律、法规已写入了教材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法律意义,以此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 二、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把环境教育“渗于课内,寓于课外”,从而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未来环境和发展的合格人才。 1.渗于课内 ①充分利用教材素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
6、材,做到地理知识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其实现在的新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遇到这些内容时应仔细研究教材素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好切入点,有选择性的穿插环境教育。 例如:在学习必修1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的案例2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两千年前的黄土高原草木茂盛、禽兽成群,除了黄河以外还流淌着许多大小河流,遍布着许多大小湖泊,河流清澈见底,湖泊星罗棋布。但到了唐代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开始恶化,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剧增,大规模开荒种地,并且砍伐大片的原始森林,兴建房屋等。久而久之,耕地、森林
7、、草原越来越少,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湖泊消失。由此可见,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再如:在讲到城市化时,其中就有介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和废气、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噪声污染加剧等。由此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②充分挖掘隐性知识6 教材中的有些地理知识,看似与环境问题无关,但实质上具有环境教育方面的内涵。教师可以从这些隐性知识中挖掘出蕴含的环境内涵向学生渗
8、透,以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 例如:在必修二中的《人口的数量变化》中讲到“地球村第70亿位居民诞生……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这段内容表面看来是在讲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其实借此教师就可更深层次的挖掘它的环境内涵。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多,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会更深入,向环境索取的资源更多,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更多,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过度的行为,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砍伐树木等。这一系列的过度就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