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

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

ID:2307796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_第1页
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_第2页
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_第3页
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_第4页
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区域划分内容摘要:本文在建立经济区划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主因子分析法提取主因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对安徽省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合理的经济区域划分,并做了相关评述。根据安徽省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是促进安徽经济全面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键词:经济区划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安徽经济区和经济区划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课题之一,也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规划问题,它是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与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依据。省域经济区划之所以必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差异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直接影

2、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独特性,实施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定意义上看,支持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中央区域经济政策重点的一次重大转移,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安徽省东临长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具有承接东部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在这一前提下,明确安徽省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区间格局,对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安徽省内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状况,探求切实可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以实现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区划指标的确定(一)指标体系的选择经济区划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依据

3、。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其发展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综合作用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相加,而是靠各个子系统科学地组合以求得系统整体效应的最优化。因此,建立省域经济区划指标体系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将总目标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在此基础上,以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即发展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独立性等为指导,兼顾考虑指标的可量化性和可得性因素,本文选取了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环境质量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文化发展六个方面作为经济区划评价系统的准则层,再从影响城市中心度的各种因素中选择30种因素作为主要指标,这样就

4、形成了一个包括3个层次、6个方面、30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由于考虑到各城市生产总值、人口以及土地等反映城市发展总体规模的指标值的差异性,研究尽量选用相对指标,使用人均值或比率值,以更好地体现某一地区的基本经济发展水平。(二)提取主成分为了使经济区划更加客观准确,需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指标体系,但这些指标对竞争力的说明程度各不相同,甚至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它们在信息上发生重叠,从而会对分类产生影响,使分类不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产生矛盾,所以必须对指标进行一定的变换。主成分(Principalponents)分析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相关性很高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互相独

5、立综合指标,从而实现用较少的变量反映绝大多数信息。由于选取的指标在量纲上并不统一,需要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的公式为X′ij=(Xij-Xj)Sj,式中,Xij代表原始数据,Xj代表样本在第j个指标上的平均值,Sj代表第j个指标数据的标准差。利用标准化数据计算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形成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30个因素中很多因素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因此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必要的。用雅克比方法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据此计算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按照特征值大于1并且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因子入围原则,选取前5个因子为主成分,分别记为F1、F2、F3、F4、F5(见表2)。5个主成

6、分一起解释了总方差的86.343%,被放弃的其他因子解释方差能力为13.657%,利用前5个因子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本文进一步计算安徽省各城市在5个主成分上的得分(见表3),并研究利用各城市的主成分得分作为经济区划的依据。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经济区划(一)聚类分析法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的目的将多维空间上靠近的点归集为一类而不同类间的距离尽可能大,从而使复杂的现象简单化。聚类分析认为研究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找出能够度量变量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并以此为依据把关系密切的样本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

7、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的样本或变量都聚合完毕,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聚类分析包括以下步骤:计算N个样本两两间的距离,构造N个类;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个新类;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达到要求则聚类结束。(责任编辑:admin)聚类分析根据分类的对象不同,分为R型聚类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前者用于指标分类,后者用于样本个体分类,由于研究目的是对安徽省所属各市进行聚类,所以用Q型聚类分析。本文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