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的倒“微笑曲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危机下的倒“微笑曲线” 一、“微笑曲线”理论 “微笑曲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享有台湾“IT教父”之称的宏基(ACER)总裁施正荣先生根据波特理论和他多年从事IT产业的丰富经验提出的。这个理论后来又被不断拓展,现已成为许多产业和企业分析的重要基础与依据。 顾名思义,这一曲线形似微笑(见图1),“嘴角”上扬的程度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附加价值的多少,反映了处在价值链上游、中游和下游环节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的变化。“微笑”的底端代表着价值产生的中间环节,是劳动力最为密集的环节,它产生的附加价值最低。曲线的左端代表价值链的上游,集
2、中表现为设计和研发环节,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右端代表建立品牌、提供服务的价值链下游环节,附加价值相对也较高。 同时,不同的行业之间也存在附加值的差别,“产业微笑曲线”簇就是不同行业附加值的体现(见图2)。图2列出了一般制造业、中等技术密集度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三组曲线组成的“产业微笑曲线”簇。三条曲线之间的位置差异反映了不同产业因素对曲线空间位置的影响。一般来说,资金—技术密集度越高的产业,其曲线的位置越高、曲线的弯曲度也越大。图2的“微笑曲线”只是一种定性的描述,还没有严格具体的尺寸大小与长短的精确定量意义。 “微笑曲线”理论是以附加价值的
3、高低来看待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往附加值高的区块移动和定位,才能赢得良好经营效益与持续发展。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在累积了足够经验和能力之后,只有不断创新进取,向“微笑曲线”两端逐步升级,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扩大产品的附加值及利润空间;产业结构调整只有在产业链上的不同位置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调整,才能取得更多的附加值,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赢得更强的国际产业竞争力。 同样,不同的行业之间受到的金融危机冲击也存在差别,它与“产业微笑曲线”簇基本相对,形成了倒“产业微笑曲线”簇(见图4)。与“产业微笑曲线”类似,它表明在图示的三种产业中,高新技术产
4、业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最强,而一般制造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 三、倒“微笑曲线”原因分析及启示 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危机下的倒“微笑曲线”,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原因。 首先,从上游企业看。处于价值链上游的企业之所以能有效地抵御金融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注重研发,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而提高了抗风险能力,确立了长期的竞争优势。研发、设计属于价值链上游环节,它是提高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取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获得技术上的领先,率先进入市场,甚至决定该行业的技术标准,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行业上的垄断。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
5、模仿本身的难度,产品的附加价值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竞争力得到提升。可以说,在当今社会,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最大幅度地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就是凭借自身高技术、低成本的优势,有效地控制了经营风险,将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甚至取得了可观的赢利。 其次,从中游企业看。处于价值链中游的企业往往被认为是附加值最低、受冲击最大的部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一价值链的管理上选择了外包的模式。我
6、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靠廉价的劳动力竞争。随着竞争压力加剧,客户要求提高,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以及大量新技术的出现,这些企业的利润被大幅挤压。再加上现今社会生产标准的一致性,以及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等的通用性,价值链中游的进入门槛较低,竞争缺乏保护,从而引发了这一段竞争的残酷性。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一方面由于产品附加价值低,运营负担重;另一方面抵御风险能力差,易受到资金短缺、订单减少的冲击,这些企业纷纷陷入生产经营困境,甚至濒临倒闭。 最后,从下游企业看。价值链的下游是企业在区域性竞争中发展的主要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把握市场
7、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迅速建立销售渠道,率先取得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随着产业竞争的加剧、技术的扩散和标准化,同业产品的差别越来越小。这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不再是单纯产品的竞争,而逐渐转变为服务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因此,很多企业长期实行名牌战略,致力于创立一个知名品牌,生产质量好、样式新、最有创新的产品,以引起顾客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发展为“品牌忠诚”。在金融危机下,这一战略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很多企业就是靠着长期建立起的良好企业形象和优质的产品品质,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从而取得了不俗的销售利润,成功的应对了这次冲击。 我们不难看出
8、,在金融危机下,运行良好的企业都存在一些共性:注重研发、实施品牌战略、尽量往产业链两端移动、专注主业、注重公司结构治理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