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60355
大小:195.0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11-03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
3、的民族艺术……教学目标: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
4、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5、第一单元备课教学内容:本单元将进行《千字文》(一)、(二)、(三)的教学。教学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千字文》。2、能对照“解析”理解《
6、千字文》的意思。3、通过诵读《千字文》,感受千字文形式整齐、押韵顺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千字文》。2、能对照“解析”理解《千字文》的意思。教学难点:能对照“解析”理解千字文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千字文的韵律美。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教具、学具:作者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千字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千字文》(一)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千字文》(一)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一、千字文的由来南朝梁武帝为了教自己的孩子们识字,想编写一本识字教材。他先让人选取了1000个不重复的字,每个字
7、写在一张纸片上,杂乱无序;然后又交给极富才华的周兴嗣,要求他把这1000个字,编成形式整齐、押韵顺口的识字教材,这就是著名的《千字文》。在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千字文》,古人多简称为《千文》,它在“三百千”
8、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千字文》每4句为一句,共250句,1000个字。《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期编写完,累得须发皆白。《千字文》由于时代久远,内容已不易于理解。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从第一句“天玄地黄”开始,第三十六
9、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课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从第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火縻”为第二部分……二、经典回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三、教师简介《千字文》(二)四、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五、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10、。六、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小组交流。
11、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七、故事链接:第2页了解夜光珠来历的故事。八、拓展活动:读一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唐)韩愈《送孟东野序》九、课外延伸: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