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49365
大小:5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3
《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学科性质、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一、学科性质:是人文学科,又是科学(史的方面)与艺术学科(文学方面)的结合,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1、人文性:文学是人学,是人创作的,表现人(人的物质与精神困惑、矛盾、追求、理想)的学科。是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追求,表现了他们独特的个性人格;表现人的,是说文学作品在主题内容上是关注人的生存、生命状态的。我们学习这门课,不论是把握、评价作家创作,还是引发自己的思考,都不能脱离“人学”这一中心。2、科学性: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学习研究它,需要有历史学的科学精神。这就需要严谨地掌握文学、文献资料,客观地评价作家作品,使得构建出来的历史地图,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真实。对于学习者来说,就要掌握许多历史的文献知识、文学历史事件、把握作家创作、各种文体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3、艺术性(实践性):事实上,中文系应该与音乐系、美术系一样,划归艺术门类。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我们学习文学,就不能仅仅机械的掌握一系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包括文学审美、欣赏、评论以及创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像艺术门类一样,不断地实践(包括欣赏、评论、创作实践)。因此,从更大的文学范畴来看,这
3、门课还具有实践性。这种实践更多地需要在课下自己主动地来操练。二、课程评介1、文学:从中学的“语文”到大学的“文学”。前者主要是培养基础性的文学阅读与欣赏能力,而现在,已经上升到专业的文学分析、欣赏、评论等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更加专业化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或者进一步的专业提升打下基础。2、中国现代文学:(1)从时间上说,主要是指1917年以后的文学。当然这种划分是有争论的: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19-1927-1937-1949)(钱理群等),1949年以后的文学都统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如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2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现当代文学整体观(
4、主要是看到了现当代文学按照社会政治事件分期而没有照顾到文学发展演变的关联性,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应当根据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教案《我的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史及作品选讲绪论》(..)。)3其他:如把1917-1978分为现代文学(许志英);把近代文学(1840年以后的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以1898年为20世纪文学起点的(范伯群);以1942年为当代文学起点的(陈思和)等等。种种分期并非只是简单的时间划分,而是根植于对“现代”文学的区别于古代文学的现代性质及其起始的把握。(2)现代性: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或者中国古典文学。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中蕴含的思想意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形式、审美规范中。
5、“现代文学是用现代的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钱理群等《三十年》)所谓的“现代中国人”就是具有了现代思想意识的中国人,这种现代意识包括理性启蒙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个体的主体性追求等。这区别于古代个体的愚昧的忠君、迷信,区别于封建道德伦理、专制主义。而“现代的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主要是白话文以及由西方引进并逐渐中国化了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以及影视文学等文体形式及其各自的审美规范。这些也都是与古典文学有所区别的。由于现代文学的发生,还与出版方式、读者群体的形成、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等“文学空间机制”的形成有关,因而,一些研究者在将“文学”视为一个
6、动态的话语交流过程这一视域内,也将这些新的因素考虑进了“现代性”这一概念中。当然,文学的“现代性”质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中国文学的现代化。现在来看,这主要包括作家主体意识的现代化,文学语言、形式、审美规范的现代化、文学传播机制的现代化、读者群体思想意识的现代化等。因而我们课本上《引言》上主要讲《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3、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客观描述。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系统地掌握20世纪中国重要的作家的创作特色、成就、价值和地位;重要创作流派的特色与演变;重要的文学现象、历史事件;以及各种文体的演变发展过程。我们更看重的
7、是,通过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几代人对人的现代化、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艰难而曲折的追求,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民族精神和历史教训。这样,我们不仅能够心中有百年文学,更重要的是把握到一种人文精神传统血脉。4、作品选讲:作品其实是我们这门课的基础。没有作品,文学史就仅仅成为一幅空洞的骨架而没有了鲜活的血肉。作品选讲,就是对重要作家作品的选编和评论。文学史更注重的是历史的“线”的脉络,而作品选讲则重在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鉴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