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34342
大小:17.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学校的基础隔震设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学校的基础隔震设计研究 鉴于本文篇幅所限,仅以学生宿舍为例进行分析说明。学生宿舍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地上主体结构六层,层高,屋顶构架一层,层高,建筑总高度为。典型柱网尺寸为×和×,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栋建筑面积5324m2。 隔震设计 1隔震设计目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XX,以下简称《抗规》)[3]的相关要求,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水平向减震系数(多层按弹性计算所得的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
2、比值)及调整系数(橡胶支座取)确定。本工程隔震设计的目标是隔震层以上主体结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1=,水平向减震系数β=φαmax1/αmax=×/=。 2隔震支座设计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隔震支座的设计选型要考虑工厂加工及施工的方便,支座直径过大会造成制造困难,数量过多会使支座布置无法实现。工程最终确定使用的隔震支座基本参数见表1。隔震层
3、宜设置在底层楼板与基础面之间,隔震层刚度中心宜与上部结构质量中心重合。隔震支座的规格、数量和分布应由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等综合确定[2],具体遵循如下标准:(1)《抗规》规定同一隔震层内各个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压应力宜均匀,竖向平均应力不应超过乙类建筑的限值12MPa。(2)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不宜出现拉应力,当少数隔震支座出现拉应力时,其拉应力不应大于1MPa。(3)隔震支座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小于其有效直径的倍和各橡胶层总厚度3倍二者的较小值。隔震支座布置设计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计算出无地震作用情况下,基底固接模型的基底竖向反力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剪力,对照隔震支座的性
4、能参数确定每根柱下隔震支座的具体型号和数量,并由此建立隔震结构计算模型;接着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验算隔震支座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水平抗剪承载力及初始刚度,并对支座型号、数量和布置进行调整优化;最后计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得到支座的轴力、剪力和位移,以用于隔震连接构件设计。整个过程需要反复试算比较,直至满足隔震设计目标[4]。通过以上过程,设计最终确定共使用50个支座,其中有铅芯隔震支座:LRB500(14个)、LRB600(36个)。隔震支座平面布置见图2,隔震结构屈重比为。 3隔震结构计算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
5、,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分析程序选用ETABS[5],梁柱构件采用空间梁柱单元,楼板采用考虑平面内刚度的膜单元,隔震支座的模拟由隔震支座恢复力模型(竖向和水平向)确定,竖向由于刚度较大,可等效为一线性弹簧,水平向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粘滞阻尼特性,可等效为一个线性弹簧和一个粘滞阻尼器的组合。选取了实际五条强震记录和二条人工模拟加速度时程进行弹性时程分析,七条时程反应谱和规范反应谱曲线如图3所示。 减震效果分析
6、1自振特性 自振特性计算结果详见表2,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约为非隔震状态的倍,达到,由《抗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可知,隔震后自振周期明显延长,反应谱中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显著减小,达到了降低地震作用的效果。 2多遇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和水平减震系数 表3表明,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均出现在2层,X向(Y向)的水平减震系数为,满足水平向减震系数为的设计目标。 3罕遇地震分析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
7、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抗规》[3]规定:隔震层的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满足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的承载力要求;隔震层以下的地下室,满足嵌固刚度比和隔震后设防地震的抗震承载力要求,并满足罕遇地震下的抗剪承载力要求。罕遇地震下验算隔震层的位移,同时得到轴力、剪力用于下支墩设计。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最大剪力和最大轴力荷载组合采用(×恒荷载+×活荷载)+×水平地震+×竖向地震;拉力荷载组合采用×恒荷载±×水平地震作用;隔震层水平位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