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ID:23032701

大小:351.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3

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_第1页
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_第2页
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_第3页
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_第4页
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历史:5.6《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旧人教版高三)[基础知识]蒙古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蒙古汗国建立成吉思汗征战元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文天祥抗元元的疆域元的行省制度[基本理论]1.蒙古是我国境内古老的少数民族,成吉思汗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利益,了有利于蒙古社会的进步;2.成吉思汗及后继者的征战,具有两重性质,既给人民带来灾难,又传播的东西方文化;3.元的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有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速了蒙古社会的封建化进程;4.元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效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的基本疆域;5.元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既有阶

2、级压迫的痕迹,又遭至各族人民反抗,终至元被灭亡。[能力培养]1.通过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战争性质分析;2.进一步理解元统一的过程,也正是封建化的过程;3.评价成吉思汗的历史作为。[重点难点]成吉思汗征战的性质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以及行省制度的重要意义。[教具教法]地图,资料,讨论,分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五代辽宋夏整体形势综述而导入。重点按政治形势、政权格局和互相关系描述。看看统一趋势是怎么表现的?主要是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中原农耕文明的吸引力……等等。一.蒙古的兴起。1.统一与建国。12世纪中后期,各部落间征战不已,是故此高原称蒙古高原。铁木真率部经十余年征战,统

3、一草原。1206年,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被推为大汗,是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2.征伐。西至中亚、俄罗斯,南至印度河流域,并多次进攻西夏与金。这一段时间的战争,多为军事侵略战争,只是进攻过程中,客观承担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传播者的使命。[蒙古统一历史条件]蒙古各部为争夺人口、牲畜和土地,长期混战;金也压迫蒙古并挑起争斗,因为蒙古人民要求结束战争,反对金的压迫和统一各部是蒙古各部人民的愿望。[蒙古统一的历史作用]为以后征战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结束了长期混战,且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二.忽必烈建元与统一中国。1.建元。1234年,蒙古灭金。后招降吐蕃,征服大

4、理。1271年改号为元,1272年定都燕京,称大都,是为元世祖。元的统治中心始南移。2.灭南宋。1276年,破临安。南宋亡。3.文天祥抗元。评价,史学界有争议。4.完全统一。1279年,南宋君臣亡,统一完成。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疆域。空前广阔。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南海诸岛一应均在元统治范围之内。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汉人大量迁入边疆地区,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而边疆地区人民大量内迁至中原与江南,与汉人杂居,民族融合加强;(2)辽金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人融合,元时被称汉人。(3)唐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

5、,元时更有大量迁入中国,与汉人、蒙古人和畏吾儿人长期杂居通婚,形成“回族”。(4)元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个行政区域。元又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流球的管辖。四.元朝的制度。1.措施。(1)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最高行政机关,行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2)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元制袭金宋旧制,但宣政院为创举。它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与军事。(3)地方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为中书省直接管辖,其它为行中书省管辖范围,简称行省或省。中央派员管理。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先有11个行省,其中征东行省实施时间不长,便诏罢,“从其国俗”。此制明清一直沿用

6、,至今。五.红巾军起义和元灭亡。(略)只据朱元璋建明事回顾,学生作为常识将其基本掌握和了解即可。先由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后1367年发出文告,“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1368年后元顺帝北走塞外,仍称元,史称北元,至1402年始去国号。[课堂小结]靖同学归纳元统一的历史影响或历史地位。后将文化部分学完后,再复习一次,加上经济与文化部分。[课后反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