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

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

ID:2301683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_第1页
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_第2页
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_第3页
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_第4页
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观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一般依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以及饮水超声波试验、X线钡餐检查较易确诊。胃下垂程度以胃小弯切迹低于髂脊连线水平1~5厘米为轻度,6-10厘米为中度,11厘米以上为重度[1]。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瘦长体型者、经产妇、因病长期卧床少活动者、患慢性消耗性疾病而体质虚弱以

2、及先天性胃下垂者。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加上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劳累过度,致使很多年轻人也出现了胃下垂。许多患者往往是简单的服用西药(如吗叮啉、普鲁苯辛、阿莫西林、阿托品等)进行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复发。笔者在基层医院工作,近年来采用中药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胃下垂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已确诊为胃下垂患者,其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为24-70岁,中度胃下垂26例,重度胃下垂4例。1.2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进食量宜少(6~7成饱),但次数可适当增加,有条件者每日可进食4~6次。应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3、如牛奶、鸡蛋、瘦肉、粥、发面饼和豆制品等。进食后平卧,可减轻胃对食物重量所承受的负荷,能减轻症状,重症患者食后最好平卧30分钟。切忌食后立即散步,否则可加重胃下垂的症状。(2)中药内服:①补中益气汤:黄芪30g、人参10g、当归10g、陈皮8g、升麻10g、柴胡9g、白术10g、炙甘草6g。②随症加减:肝气郁结者加白芍、郁金;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纳差者加神曲、山楂;便秘者加麻子仁;夹湿痰者加砂仁、厚朴;久病夹瘀者加桃仁、川芎。③煎服法:清水煎服,首煎加水300mL,煎至20min,取汁150mL;二煎加水250mL,煎至30min,取汁150mL,两煎相混匀,分2次空腹服用,15天一疗程

4、。(3)穴位埋线治疗:①取穴:中脘、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上脘、关元、气海。②方法:采用注线法,以0/2或0号肠线,预先剪成2~2.5毫米长,穿入12号腰穿针内。刺入穴内,至得气后,注入肠线。透穴时,肠线长度不够,宜作接力注线,或改用大号三角皮肤缝合针穿线。注线完毕,将针孔用小块消毒敷料覆盖。15天治疗一次。(4)艾熏治疗:①取穴:神阙。②方法:用鲜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患者平卧,将姜片置于神阙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日一次,每次约15分钟,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15天一疗程。2结果30例患者痊愈10例(临床症状消失,X线

5、复查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显效14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4厘米以上),有效5例(临床症状减轻,X线复查胃下极回升1厘米以上;或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但X线复查未见改变),无效1例(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体征无改变),总效率96.7%。3典型病例患者女,35岁,个体户,确诊胃下垂中度5年余,多次服用西药,疗效不佳,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配合穴位埋线艾熏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X线钡餐,胃下极回升至正常位置。4体会祖国医学无胃下垂这一病名,但由其症状和病机,早在《内经》里就有记载。《灵枢本藏篇》“胃不坚,肉胭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此“胭”字只有《康熙字典》中可以查到,《

6、集韵》巨陨切,音窘。《广韵》释义“肠中脂也”。就是因营养不良,缺乏脂肪,使胃不坚实而下。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中医学认为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或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致脾胃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中气不足,摄纳不力,升举无能,故见胃下垂。而中药补中益气汤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以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为补气方中的使药。诸药结合,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二是升提下陷阳气

7、,以求浊降清升,于是脾胃和调,水谷精气生化有源,中气不虚,则升举有力,故下垂之胃可以自复其位。中医学认为,中脘为胃之募穴,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上脘为任脉与足阳明、手太阳经交会穴;胃俞为胃之背俞穴;脾俞为脾之背俞穴;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交会穴,小肠之募穴;气海、足三里均为滋补强壮穴位,为保健要穴。刺激以上诸穴,能温通经络,补中益气,健脾强胃,滋补固陷。神阙穴位于任脉,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海,通过任、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