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

ID:23016750

大小:65.7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2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_第1页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_第2页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_第3页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_第4页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准葛尔盆地盆地研究一、概括地理位置准噶尔盆地位于西北为准噶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大约位于45°N,85°E。东北为阿尔泰山,西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0,000平方公里。地质特征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地形特征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

2、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盆地类型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北部自二叠纪以来形成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即早二叠世断陷,晚二叠世拗陷,三叠纪—第三纪断拗和第四纪上升阶段。二、盆地研究1、盆地的结构基底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根据航磁资料,盆地地壳有两

3、个磁性界面,上面一个界面在盆地边缘地区的平均厚度为5~8km,下面一个界面平均深度为16km,两者之间的地层厚达10km。从现有资料看,上面的界面相当于上古生界中磁性地层的顶面,在盆地南缘的北天山凹陷区,钻井资料与地面露头已证实为晚海西期褶皱基底,下面那个界面所反映的地层当然要比上古生界老得多。从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岩石的磁性来看,泥盆系以下的古生界及上元古界磁性都比较弱,难以形成磁性界面,只有比它们更老的太古界及下元古界磁性比较强,可以形成磁性界面。所以将深达16km的那一个磁性界面作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即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顶面。盆地的这种双基底结构反映了前盆地阶段准噶尔地区在古生代极

4、为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和稳定体制向活性体制的转化。经历了加里东和早中海西两个时期,准噶尔由稳定路块完全变成了岛弧区。纳缪尔期以后准噶尔岛弧开始回返(一些地区回返可延迟到早二叠纪末),在褶皱回返的复向斜中,出现了一些断坳结合的小盆地,于是准噶尔开始形成。盆地多数部位中新生代的沉积盖层厚度并未达到18.5公里。因此,推测在古老结晶基底之上存在海西早期的地层是合乎逻辑的。这些地层中火山活动产物少,而且未经强烈的褶皱变动。基底界限西部界线大体位于乌尔禾---克拉玛依---乌苏,北界由德仑山向东南直抵东准噶尔,南部界线大致位于乌苏---玛纳斯---阜康---线,唯东部界线尚有待于进一步确定,可能是在

5、沙丘河断裂---阜康附近盖层全盆地分布的区域性盖层有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三叠系上统白碱滩组的大套泥岩厚度在IO0到400m,大部分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上部泥岩厚7O~110m。盖层综合评价表明,其在盆地绝大部分地区为中等以上的有效区域盖层。南缘吐谷鲁群、安集海河组泥岩也是重要的区域性盖层2大类和背斜、断层、岩性及不整合4个亚类层。同时,盆地各层系不乏局部盖层。周边2、盆地的构造1、构造层的划分1、新生界构造层形成于喜马拉雅构造期,准噶尔盆地北侧为相对隆升区,沉积厚度较小,南缘昌吉凹陷为巨厚沉积区,沉积了前陆磨拉石建造。整个盆地呈北高南低的掀斜状,南缘昌吉凹陷中乌鲁木齐和奎屯两个沉降中心沉

6、积厚度大,帐北隆起带和西缘隆起带具有南北向沉降梯度带,乌伦古凹陷有部分沉积(图1)2、上侏罗统-白垩系构造层全盆地为向南倾斜的沉积区,沉降中心在南缘昌吉凹陷。晚白垩世中央(陆梁)隆起带、红车断裂带附近为斜坡沉积,呼图壁-莫索湾沉积较薄,厚度为600~800m,昌吉凹陷沉积厚度最大,约1100m,帐北斜坡带呈南北向明显沉积梯度带,沉降中心分别在乌伦古凹陷、南缘昌吉凹陷、四棵树凹陷和帐北斜坡带及前缘凹陷(图2)。早白垩世全盆地呈向南倾的斜坡,南缘凹陷为统一的深沉降中心,昌吉凹陷有明显南北向凹陷分异特征,次级沉积中心已经消失,标志着盆地进入全新的演化阶段。侏罗系与白垩系间存在区域性角度不整合,

7、上侏罗统在部分区域缺失。晚侏罗世西北缘-奎屯为相对隆起区,昌吉凹陷沉积最厚约2000m,南缘凹陷区被莫索湾南北向浅凹陷区分开,陆梁为较窄的隆起带,乌伦古凹陷发育,沉积厚度最大约1000m。(图2)3、上三叠统-中侏罗统构造层侏罗纪和晚三叠世时期陆梁隆起幅度明显增大,四棵树凹陷逐渐消失,帐北隆起和红车断裂带前缘凹陷明显,南部凹陷增大早、中侏罗世时期,滴水泉-三个泉北西向隆起部位沉积厚度小,乌伦古凹陷、南缘昌吉凹陷、四棵树凹陷、帐北隆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